小塢仙

大角尖住姐姐,小塢仙住妹妹。 一日,姐姐來小塢仙拜訪妹妹,只見妹妹的房門大開,不見人影。 農人奇怪,尾隨上小塢仙山上觀看,可老僧不見蹤影。

小塢仙地理位置

小塢仙,位於攸東黃豐橋鎮蘭村滿江,距縣城120華里。與鸞山交界處峰高千仞,海拔932米。發源於羅霄山脈柑子山的蘭溪水在山峰下奔流而過,鸞蘭公路蜿蜒于山谷。

清人余澥的《小塢山》

小塢山自然景觀美妙迷人,清人余澥在《小塢山》一詩中曾有精彩描述。詩云:“凌晨越溪澗,杖策遵幽徼。野日破煙霏,心閒展游眺。稍窮林薄紆,遂歷岡陵峭。千岩如蹭鴟,突兀藏靈奧。絕頂亦堂皇,古構存遺廟。峰迴翠竹團,井汲得泉竅。士女雜沓來,筍輿前後導。悠哉禮佛心,徒共僧徒笑。是時秋已深,夾路丹楓耀。梯徑藤蔓牽,飛空雲霧倒。四望青濛濛,石濤隱相照。愧異伯仁游,良慰康樂好。想見開闢初,矯首長發嘯。憑弔多古意,歷覽收眾妙。延賞坐忘歸,願言偕同調。盡緝薜荔裳,來臥芙蓉嶠。寥寥千載跡,石徑幾人掃。”余澥的古風,象一幅畫把小塢山的神奇融入其中,讀後讓人心馳神往。

關於小塢山神奇故事

傳說中的兩則神奇故事,更讓人駐足嚮往,小塢山也就成了小塢仙。
相傳,小塢仙隔江對面有大角尖,住的是一對姐妹。大角尖住姐姐,小塢仙住妹妹。當初,姐姐在大角尖修道,妹妹在小塢仙學仙。姐姐機巧又有些慵懶,對索然無味的修道生活不太熱情。妹妹機靈且有上進心,終日在山中舞劍布法。一日,姐姐來小塢仙拜訪妹妹,只見妹妹的房門大開,不見人影。姐姐好生奇怪,尋過一遍,還是不見妹妹的身影。姐姐想起妹妹平常練功在山頂平台,便氣喘吁吁地尋上去。只見妹妹正在那裡閃轉騰挪,劍舞銀光,一會似嫦娥飛奔廣寒,一會似仙女撥籃散花,看得姐姐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如此,未免心生妒意,便呵住妹妹,並相約姐妹偷閒幾天,睡一個懶覺。姐姐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妹妹望著姐姐遠去的背影,無奈地搖了搖頭。三天以後,姐姐一覺醒來,發現妹妹棲身的小塢仙高了許多。孰料,姐姐的行為觸犯了仙規被發落凡間,而妹妹功成名就位列仙班。誰是誰非只是一個神奇的傳說,但眼見的事實是大角尖比小塢仙的確矮了許多。人們說小塢仙是因妹妹的修行而峰高千仞,才古木蔽日,流水潺潺,鳥語花香。
又傳說,大約在唐代,有一老僧慕名,來訪小塢仙。立於山下,見山勢巍峨聳立於雲端,山腰霧靄繚繞,變化有形,似動非動。原來是一股仙氣迷漫,頓使老僧腳下生風,飄飄而上。有一田間勞作的農人,見老僧向小塢仙山上飄然而去,甚是驚訝。農人奇怪,尾隨上小塢仙山上觀看,可老僧不見蹤影。又一天傍晚,小塢仙峰頂忽冒一巨大火球,照亮了半邊天空,瓦亮瓦亮,久久不熄。農人爭相仰望,驚呼怪異,後來火球慢慢小了,隱於天空。農人早已忘記恐懼,相約第二天進山查看究竟。一行人登上峰頂,見一老僧盤腿合掌端坐於一圓石之上,紋絲不動,有膽大的近前一看,老僧已沒了氣息,身旁棄一手杖。農人驚異其事,遂建仙院於其上以敬之。從此,小塢仙香火不斷,勝跡猶存,一直持續到解放初期才荒蕪。這一神奇,近年續編的《攸縣誌》也有記載:“小塢仙在縣東鄉鸞山,所在峰高千尺。唐時有僧攜杖登頂峰,三月不出。鄉人驚異,登峰探尋,見僧閉目趺坐,整日不動。於是建仙院在上,勝跡猶存。”

小塢仙“紅色”經歷

小塢仙,革命戰爭年代是一片紅色區域。上世紀20年代中後期至30年代前期,三區在此成立了大江源鄉蘇維埃政權,鄉政權駐地就設在小塢仙腳下的大江源洪家祠堂。後來白匪兵進剿蘇區,洪家祠堂被放火燒毀。小塢仙山高林密,道路崎嶇,易守難攻。1932年年底,攸縣獨立營從江西蓮花回師湘東堅持游擊戰爭,取小塢仙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屏障,曾擇小塢仙駐足。獨立營在小塢仙峰頂,能一覽山下白區的一舉一動,進可騷擾官田白匪,退可隱匿羅霄山脈之中。棋盤山位於小塢仙山腰,1935年7月,譚余保在棋盤山主持召開會議,成立湘贛臨時省委。茶攸蓮中心縣委機關設在棋盤山,小塢仙曾一度成為茶陵、攸縣、蓮花的紅色政權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