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葫蘆蘚

小口葫蘆蘚

小口葫蘆蘚,多見於高寒地區林地,但在平原地區林地上,草地上,土坡或岩壁上均可生長,還可生於樹基或林間倒木上。產於新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安徽、上海、四川、貴州、西藏等地。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小口葫蘆蘚
拉丁名:Funaria microstoma Bruch. ex Schimp.
屬名:葫蘆蘚
產地:產於新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安徽、上海、四川、貴州西藏等地。
生境:多見於高寒地區林地,但在平原地區林地上,草地上,土坡或岩壁上均可生長,還可生於樹基或林間倒木上。

形態特徵:

植物體小,疏叢生,褐綠帶棕紅色,高2-2.5cm。莖單生,長5-8mm。葉乾時皺縮,濕時傾立,呈卵圓狀披針形或倒卵圓形,長2-3.5mm,寬0.7-1mm,先端漸尖,頂部具單細胞的細尖頭,葉邊全緣;葉肋單一,長達葉尖;葉細胞薄壁,呈長方形或橢圓狀矩形,長75-90μm,寬20-32μm,葉基部細胞伸長,呈狹長方形,長130-150μm,寬約26-35μm。雌雄同株異苞,蒴柄細長,呈棕黃色,往往扭曲,先端向下彎曲,長15-20mm。孢蒴傾立,呈倒梨形,不對稱,長2-3mm,直徑1-1.2mm,台部較短具不明顯,蒴壁具明顯的縱溝,蒴口小,直徑3-4mm;蒴齒雙層,外齒片無橫節,內齒片短小,其長度僅為外齒片的1/2。環帶發育。蒴蓋圓盤狀,先端微突。蒴帽兜形,先端具細長喙狀尖頭。圖35:8-1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