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高磷酸酶血症

小兒高磷酸酶血症

高磷酸酶血症(hyperphosphatamia)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極為少見。大多數認為本症為骨組織代謝紊亂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過多的溶骨和成骨過程,使骨化不全。受累部位常見於顱骨、脛骨、股骨、脊柱等鶒。其特點血清鹼性磷酸酶明顯增高,血清鈣、磷正常。

基本信息

概述

高磷酸酶血症(hyperphosphatamia)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極為少見。大多數認為本症為骨組織代謝紊亂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過多的溶骨和成骨過程,使骨化不全。受累部位常見於顱骨、脛骨、股骨、脊柱等鶒。其特點血清鹼性磷酸酶明顯增高,血清鈣、磷正常。

小兒高磷酸酶血症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血清中鹼性磷酸的同工酶明顯增高。

(二)發病機制

破骨細胞使骨質破壞後由不成熟的新生骨所代替,溶骨和不完全成骨過程反覆發生,大量不成熟的新生骨樣組織堆積,使骨骼增厚,畸形、變脆易折。

小兒高磷酸酶血症表現及診斷

生長緩慢,一般在2~3歲發病。骨疼為最常見的症狀。由於疼痛造成肢體行走困難,如跛行或步態不穩等,有時發生骨折。四肢骨骼畸形,如X形腿或O形腿,以及其他不規則畸形。可出現自發性或因輕微外傷引起骨折。若顱骨受累時,顱骨變厚,頭圍不斷增大,顱骨變形,常伴有頭痛。病變侵犯脊柱可發生脊柱後突或側彎畸形。
暫時性高磷酸酶血症,常在2個月~2歲發生,除了輕微胃腸道症狀外,沒有更多的臨床表現。通常在體檢篩查時才發現,肝臟和骨骼的同工酶部分增高,但臨床上沒有肝臟和骨的障礙,一般4~6個月消失。
臨床表現特點骨疼、骨骼畸形,實驗室檢查鹼性磷酸酶增高,而鈣、磷正常,及X線檢查骨骼改變特點可助診斷。

小兒高磷酸酶血症檢查項目

血清鹼性磷酸酶明顯升高,血清鈣、磷正常。尿亮氨酸,羥脯胺酸排泄增多。
X線顯示長骨骨膜下骨樣組織增生,骨幹骨質疏鬆,皮質和髓質腔界限不清,可見散在脫鈣區,呈不規則蜂窩狀。顱骨X線表現顱板增厚,密度不均勻,呈棉花絨狀改變。

小兒高磷酸酶血症鑑別診斷

主要與Pagets病鑑別,Pagets病又稱變形性骨炎,主要在成人多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有陽性家族史。臨床表現和生化檢查與高磷酸酶血症相似,降鈣素增高。主要鑑別點是Pagets病有特殊的地區分布,英國德國發病率高於北美,我國少見。本症指、趾骨很少受累。有時可同時患有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治療與高磷酸酶血症相同。

小兒高磷酸酶血症預防

本病多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預防措施應從孕前貫穿至產前:
婚前體檢在預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作用大小取決於檢查項目和內容,主要包括血清學檢查(如B肝病毒、梅毒螺鏇體、愛滋病病毒)、生殖系統檢查(如篩查宮頸炎症)、普通體檢(如血壓、心電圖)以及詢問疾病家族史、個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遺傳病諮詢工作。
孕婦儘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遠離煙霧、酒精、藥物、輻射、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在妊娠期產前保健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系統的出生缺陷篩查,包括定期的超聲檢查、血清學篩查等,必要時還要進行染色體檢查。
一旦出現異常結果,需要明確是否要終止妊娠;胎兒在宮內的安危;出生後是否存在後遺症,是否可治療,預後如何等等。採取切實可行的診治措施。
所用產前診斷技術有:①羊水細胞培養及有關生化檢查(羊膜穿刺時間以妊娠16~20周為宜);②孕婦血及羊水甲胎蛋白測定;③超音波顯像(妊娠4個月左右即可套用);④X線檢查(妊娠5個月後),對診斷胎兒骨骼畸形有利;⑤絨毛細胞的性染色質測定(受孕40~70天時),預測胎兒性別,以幫助對X連鎖遺傳病的診斷;⑥套用基因連鎖分析;⑦胎兒鏡檢查。
通過以上技術的套用,防止患有嚴重遺傳病和先天性畸形胎兒的出生。

小兒高磷酸酶血症治療

(一)治療

因原因不明,無特效治療。主要為對症治療。
1.止痛
(1)抑酸製劑:如除阿司匹林外,還可套用。利塞酸(雙磷酸鹽):用量10~20mg/kg,1次/d,持續數周。
(2)降鈣素(Calcitonin):用量10~20mg/kg,靜脈輸入,2次/d,持續幾周可緩解症狀。
2.其他 合併骨折時制動患肢。同時注意健側肢體的運動和患肢的適當的功能鍛鍊。防止骨骼進一步脫鈣。

(二)預後

常造成骨骼畸形、骨折等而影響肢體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