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近視推拿

近視是指眼睛視近物清楚,視遠物模糊的現象。近視是眼處於自然狀態時,平行光遁過眼屈光系統折射後,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的一種屈光狀態。焦點沒有在視網膜上,當然就模糊,必須將物體拉近才能看清楚。傳統中醫“能近怯遠”,形象地描繪出其臨床特徵。清代就有眼科推拿。推拿既能調節並增強體質,又具有精細的眼局部操作,在近視防治中有一定優勢。長期在少年兒童中推廣的“眼保健操”就是推拿防治近視的實例。

概述

近視是指眼睛視近物清楚,視遠物模糊的現象。近視是眼處於自然狀態時,平行光遁過眼屈光系統折射後,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的一種屈光狀態。焦點沒有在視網膜上,當然就模糊,必須將物體拉近才能看清楚。傳統中醫“能近怯遠”,形象地描繪出其臨床特徵。近視在我國極為常見,發生率約為33%,為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青少年發生率達60%以上。引起近視原因很多,可能與遺傳、發育、環境、疾病和用眼習慣等有關,其中用眼不當為首位原因。
小兒近視剛發生,用眼習慣未形成,如及時發現,及早糾正,對於防止近視,防止度數加深和防止如視網膜脫離、黃斑出血、青光眼和白內障等併發症有意義。清代就有眼科推拿。推拿既能調節並增強體質,又具有精細的眼局部操作,在近視防治中有一定優勢。長期在少年兒童中推廣的“眼保健操”就是推拿防治近視的實例。

病因病機

目力不及為近視的基本病機,可由肝腎不足和心膽虛怯引起。先天稟賦不足,如早產、父母近視;或後天失養,如熱病久病後期,以及不正常用眼等均可致肝腎虧虛。肝藏血,開竅於目,精血不足,目失涵養,成像困難,視遠物影像不清而近視。若孕母受驚嚇、情志不遂,或小兒出生後遭受驚恐等致心膽氣虛,怯而無主,近者目力所及,視物尚清,遠則目力難全,視物模糊。《內經》:“怯士者,且大而不減,陰陽相失……肝系緩,其膽不滿而縱”。《證治準繩·雜病》謂:“治之在膽腎,膽腎足則神膏厚,神膏厚則經絡潤澤,經絡潤澤則神氣和暢而陽光盛矣。”

診斷

(一)診斷要點
1.視遠困難,視近尚可,高度近視者眼前黑影飄動,眼球突出。
2.眼科驗光低度近視:小於3.OOD;中度近視:3.00~6.OOD;高度近視:6.OOD以上。眼底檢查:視乳頭顳側弧形斑、豹紋狀眼底等。
(二)鑑別診斷
假性近視:中國小生多見,剛發生,時間短,休息或散瞳後,遠視力明顯提高,用檢影法驗光近視度數消失。真性近視時間長,恆定,散瞳後不增加遠視力,不改變近視度數。

治療

(一)治法
增目力為本病的基本方法。肝腎虧虛宜補益肝腎;心膽虛怯宜強心益膽。
(二)基本方
補心經、補腎經、清補肝經(各l~5分鐘,肝經補後加清)按揉合谷(3—5分鐘)揉二人上馬與揉腎頂(各1~3分鐘)運丹田與擦命門(均透熱為度)扣撥陽陵泉(兩拇指屈曲,指端扣於兩陽陵泉,向外側撥動,1分鐘)眼睛局部操作(見操作指南)
方解:補腎經、補肝經滋補肝腎;揉二人上馬與揉腎頂養血祛風;運丹田與擦命門導引真陰,滋養五臟與目竅;以上針對肝腎,利於成像。補心經強壯君主,補肝經威武將軍,增其勇、祛其怯;扣撥陽陵泉鎮驚安神,調諸筋、增目力;合谷祛風、解痙;以上針對心膽,強目力而視遠。局部操作疏通經絡,激活氣血,解除眼疲勞。全方以滋補肝腎和強心益膽立法,以局部操作為特色,用於各種近視。
(三)操作指南
1.無論何種近視,均應局部操作。①起式:患兒坐位,一手扶兒前額,一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後項正中線和兩側旁開約1.5寸三線。從上至下,每線按揉約1丹鍾;繼則拿頸夾脊1~2分鐘;拿五經10遍。②點穴:患兒仰臥,醫者坐於其頭頂側,分別點攢竹、魚腰、太陽、承泣、球後(位於面部,當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每穴逐漸加力至最大忍受度,停留3—5秒,放開,再點,每穴點10次左右。③振山根與睛明:以拇指指腹振山根並掐之;雙手交叉,右小指在左,左小指在右,同時振睛明穴,每振5~8秒,放開,再振,各1分鐘。④取淚法:雙手食、中二指揉目上眶,每揉3—5次,斜向頭頂方向振按1次,1分鐘;繼以兩中指指腹點按四白穴1分鐘;按揉兩迎香穴,每揉3次,斜向頭頂方向按1次,1分鐘。⑤刮眶上下:雙手拇指屈曲,以橈側緣分刮前額、眶上和眶下,至局部發熱。⑥捻揉耳廓:拇指與食指相對捏住耳廓,從上至下捻揉10遍。⑦收式:食、中、無名和小指併攏,叩前額1分鐘;兩掌根於前額振10秒;後扶兒坐起,一手扶前額,一手握拳,輕叩頸椎數下,再以小魚際橫擦頭頸之交,透熱為度。
2.合谷位於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非常敏感,民間謂“增視穴”,宜同時按揉兩手合谷。其法為醫者兩手拇指同時按於兩側合谷,緩慢下壓至患兒最大忍受度,停留數秒,放開,再按;或3揉1按。任選一法,操作1—3分鐘,亦可馭臥位,一手點按合谷,一手點按同側陽陵泉,一上一下,交替用力。
(四)辯證加減
1.肝腎不足以消瘦,頭暈,耳鳴,腰膝無力,夜啼躁擾,潮熱盜汗,口渴喜飲,舌紅少苔,脈細數,指紋紅為特徵。治宜補肝腎,益精血。基本方重點補腎經,清肝經,揉二馬,推腎頂,運丹田和命門。加搗小天心至局部麻木,頭面四大手法5~8分鐘,揉肝俞、腎俞各1~3分鐘,點揉三陰交l~3分鐘。
2.心膽虛怯以膽小怕事,易緊張,易驚惕,面色咣白,語聲低微,氣短,疲乏無力,畏寒,肢冷,舌質淡,脈細弱,指紋淡為特徵。治宜養心定志,壯膽祛怯。基本方重點補心經,補肝經,掐揉合谷配合陽陵泉,推上三關。加調五臟(左右手各5—10遍),振百會1分鐘,搗小天心至局部麻木,振膽俞1分鐘,捏脊3~20遍。

注意事項

1.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閱讀、書寫、影視等保持正確姿勢和適當距離,如眼和書本應保持30cm左右;觀看電影、電視時不能太近;看書寫字連續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課間離開教室,長期視物時最好中途閉目養神或遠眺等。
2.自我運動眼球①盡力閉目,持續5—6秒,睜開,再閉目,6~8次。②自我環轉頭部,使其達到極限位。眼球隨頸部運動方向轉動;順時針與逆時針窮向各5—8遍。③先儘量朝右上角看,再朝左下角看,再朝左上角看,再朝右下角看,眼球做緩慢“X”形運動。養成做眼保健操的習慣。
3.熱冷敷交替法先熱敷雙眼1分鐘,再冷敷,熱冷交替敷5分鐘。
4.定期檢查視力,根據視力變化情況評估並改進手法。

解剖與生理

淚液對於眼睛有重要作用,它是一種弱鹼性透明液體,98.2%為水,其餘為無機鹽、蛋白質、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等。它具有濕潤眼球,增加視物清晰度,沖洗異物,免疫防衛等作用,也是人情感流露的需要。
眼淚由淚腺分泌。淚腺由細管狀腺體和導管組成,形如杏仁,位於眼眶外上方淚腺窩,淚液由腺體產生後由導管排出,進入眼球。淚腺平均每天分泌0.5~0.6ml眼淚,睡眠時不分泌。淚道由淚小點、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組成。淚小點在上、下瞼緣內側,如針尖大小;眼淚由淚小點進入淚小管(長約lOmm)匯入淚囊;淚囊約12mm×6mm大,專門貯存和調節淚液;淚囊下方有長12~24mm、直徑3~6mm的管道直通鼻腔,即鼻淚管,將淚液排入鼻腔。
整個淚液系統在胚胎髮育過程中逐漸形成,鼻淚管發育滯後,出生時下端仍有一層黏膜(Hasner瓣),部分或全部遮蓋鼻淚簪開口,出生月余後自行破裂;鼻淚管下端較為狹窄,且未完全“管道化”,多遺留膜狀物。特殊解剖生理決定了嬰兒淚道最易被代謝產物、脫落上皮、炎症分泌物或鼻中隔偏歪擠壓等堵塞。一旦堵塞,眼淚不能通過淚道排人鼻腔,外溢,稱“淚道阻塞”;如果淚水瀦留在淚囊內,伴發感染,釀成膿液,稱“淚囊炎”。
推拿對於淚道堵塞和淚囊炎有很好療效。

推拿治療

一手卡於小兒頭顱,固定面部,另一手小指指腹置於目內眥振按,每振按2—3秒,放開,再振按,10次左右;繼則按於淚囊區域,上、下推按(並無滑動)5次左右;最後手指塗少許潤滑油,沿鼻旁上下擦數次。推拿時小兒多有哭鬧,哭鬧有利於淚道通暢。推拿時應注意固定面頰,小兒太小,不合作,操作時常偏移頭部;固定不好易發生意外。推拿力度雖重,但可通過增大指腹面積減小壓強,多用小指指腹而非小指端。推拿時,特別是向上(淚小點)振按與推按多有膿液溢出,此為正常現象,推拿後可用生理鹽水沖洗。如經1~3次(每天1次)推拿不能緩解,可轉眼科處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