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橈骨頭錯縫

病因病機多因患兒肘關節在伸直位,腕部受到縱向牽拉所致。 肘關節呈半曲位,不肯屈肘、舉臂;前臂鏇前,不敢鏇後。 若復位未成,可使患兒前臂鏇前,然後屈肘整復。

病因病機

多因患兒肘關節在伸直位,腕部受到縱向牽拉所致。當幼兒在穿衣或行走時跌倒,其前臂在鏇前位被成人用力向上提拉,即可造成橈骨頭錯縫。發病機制有以下幾種:①5歲以下的幼兒橈骨頭和其頸部的直徑幾乎相等,環狀韌帶鬆弛,在肘部被牽拉時,有部分環狀韌帶被夾在肱橈關節的間隙中所致;②小兒肘關節囊前部及環狀韌帶鬆弛,突然牽拉前臂時,肱橈關節間隙加大,關節內負壓驟增,肘前關節囊及環狀韌帶被吸入關節內而發生嵌頓所致;③當肘關節於伸直位受牽拉時,橈骨頭從圍繞其周圍的環狀韌帶中向下滑脫,由於肱二頭肌的收縮,將橈骨頭拉向前方,形成典型的橈骨頭向前內方半脫位。

診斷

幼兒的患肢有縱向被牽拉損傷史。患兒因疼痛而啼哭,並拒絕使用患肢,亦怕別人觸動。肘關節呈半曲位,不肯屈肘、舉臂;前臂鏇前,不敢鏇後。觸及傷肢肘部和前臂時,患兒哭叫疼痛,橈骨頭處有壓痛,局部無明顯腫脹,X線檢查不能發現異常改變。

鑑別診斷

臨床檢查時,應注意與肱骨髁上無移位骨折鑑別,後者多有跌仆外傷史,局部有不同程度的腫脹。

中醫辨證論治

手法治療:囑家長抱患兒取坐位。醫者面對患兒而坐,一手握其傷肘,用拇指於肘中部向外、向後捏壓脫出之橈骨頭,同時用另一隻手握持患兒傷肢腕部,並向下適當用力牽拉,使前臂鏇後,然後屈肘,常可聽到輕微的入臼聲,使患兒手觸及傷側肩部,復位即告成功,疼痛立即消失,患兒即能屈伸傷肢。若復位未成,可使患兒前臂鏇前,然後屈肘整復。
復位後,一般不需要制動,可用頸腕吊帶或三角巾懸吊前臂2~3天。
囑患兒家長避免用力牽拉其傷臂,為患兒穿、脫衣服時多加注意,以防反覆發生而形成習慣脫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