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傳導性聾

小兒傳導性聾所屬一款疾病,指的是經空氣徑路傳導的聲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變的阻礙,到達內耳的聲能減弱,致使不同程度聽力減退者稱為傳導性聾。

疾病概述

耳部傳音系統有外耳道、鼓膜、聽骨鏈、蝸窗等。外界聲波傳入內耳的途徑分為氣傳導和骨傳導兩個途徑。聲波經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動及聽骨鏈活動,使內耳淋巴液產生液波振動,該傳聲過程為聲音在人體內常見的傳導過程,稱為空氣傳導。若聲波是通過顱骨的振盪傳入內耳,引起聲音的感覺,稱為骨傳導。無論何種原因導致的,骨傳導不受影響,而空氣傳導途徑中的傳音結構改變或功能障礙,均可導致進入內耳的聲能減弱,所造成的聽力減退為傳導性聽力損失,稱為傳導性聾。聽力損失的程度隨病變的位置和程度而異。

發病機制

1、長期接觸噪音:據Rosen調查,蘇丹地區偏僻部落人的聽力,比城市居民聽力好,特別是65歲以上老人,多能保持較好的高頻聽力。Weston(1964年)調查城市居民老年聾發病比鄉村早。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長期噪音損傷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2、飲食習慣的影響:據蘇聯(1976年)普查莫斯科及喬治亞兩地區居民聽力發現,後者地區多吃素食,冠心病發病率少,老年人聽力多保持較好,而莫斯科居民以肉食為主,血膽固醇較高,心血管病發病率高,老年人聽力亦差。Rosen(1962年)發現吃低飽和脂肪飲食的老人平均血膽固醇為5.2mmol/L,而吃飽和脂肪飲食者血膽固醇可升高達6.76mmol/L。Weston(1964年)調查老年耳聾中70%患有動脈粥樣硬化,耳聾輕重與動脈硬化程度呈正相關。
3、遺傳因素:Lowell(1977年)將耳聾患者按年齡分為兩組,65歲以下有家族耳聾史,為平坦型或盆式聽力曲線;65歲以上無家族耳聾史,為下坡型聽力曲線,語言識別率低,遺傳基因占主導地位。在遺傳上,男女性別亦有不同,女性組織耐受性比男性強,而且男性接受惡劣環境和噪音的損傷機會也比女性者多,吸菸飲酒比女性多,故老年性耳聾男比女多兩倍。
4、缺乏鋅元素:鋅是人體必需的14種微量元素之一,被稱為"生命元素",耳蝸內鋅的含量高於其他器官。據調查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耳蝸內鋅的含量偏低,影響到耳蝸的功能,進而導致聽力減退老年性耳聾的病人,血清中的鋅濃度偏低者占1/3。

潛伏期

小兒傳導性聾潛伏期長。

疾病類型

1.單純耳廓畸形 不管是先天性畸形或是後天因素所致的殘缺,對聽力影響輕微,因為耳廓的集聲功能僅在3dB以內。
2.外耳道堵塞、狹窄或閉鎖 可見於先天性外耳道畸形或炎症、腫瘤、外傷等所致之耳道狹窄、閉塞,外耳道異物、耵聹栓塞及耳道膽脂瘤等原因。外耳道完全堵塞,可致聽閾上升45~60dB。
3.鼓膜病變 鼓膜炎症、增厚疤痕、粘連或穿孔,使其受聲波刺激後之振動面積與振幅下降,致聲能損失,聽閾可上升30dB左右,若鼓膜緊張部大穿孔,失去對圓窗的禁止功能,聽閾可上升至45dB左右。
4.聽骨鏈病變 包括先天性缺如、固定或畸形和後天炎症、外傷、腫瘤所致的粘連、殘缺、中斷、固定等因素,致聽骨鏈失去完整性或靈活性,造成聲能傳導障礙,在耳科臨床中最為常見,因為此類病變,常使聽力損失超過50dB,嚴重損害患者的社交能力。
5.咽鼓管及氣房系統病變咽鼓管功能正常,鼓室、鼓竇、乳突氣房的容積及壓力正常,是鼓膜、聽骨鏈及圓窗膜隨聲波活動的重要條件。由於炎症、腫瘤或外傷等因素所致的咽鼓管阻塞,都可以造成鼓室氣房系統氣壓下降,鼓膜內陷、鼓室滲出積液,使聽力下降,若繼發化膿或機化粘連,可造成達60dB的聽力損失和十分難矯治病理改變。
6.內耳淋巴液波傳導障礙 可因鼓階及前庭階外淋巴液質量改變或液波傳導受阻所致,見於內耳免疫病、迷路積水、漿液性迷路炎以及各種原因造成的蝸窗閉塞。內耳液波傳導障礙除表現為氣傳導下降外,當可伴有骨導下降,常呈現混合性聾的特徵。

診斷

病史及耳鼻喉科查體
了解病因、部位、損害範圍及嚴重程度。
聽功能檢查
A.音叉試驗:Rinnetest陰性
Weber偏患側
Schwabachtest延長
B.純音測聽:骨導聽閾基本正常,語言頻率氣導聽閾(500Hz、1000Hz及2000Hz的平均值)>25dB。
C.聲導抗檢查:適用於耳道及鼓膜完整的病人,可以輔助判斷鼓室氣壓、有無積液及粘連、咽鼓管功能以及聽骨鏈的情況。
影像學檢查
高分辨顳骨CT有助於明確病變部位、範圍、嚴重程度及性質。
鼓膜完整的傳導性聽力下降,是傳導性聾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常見的有耳硬化症、粘連性中耳炎、鼓室硬化、隱匿性乳突炎、分泌性中耳炎、膽固醇肉芽腫、特發性血鼓室、聽骨鏈外傷或畸形、頸靜脈球體瘤、中耳先天性膽脂瘤等疾病。

治療措施

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相應的處理。如聽力損失較輕,不影響生活工作者可暫且觀察隨診;影響生活者可選擇助聽裝置,或選擇中耳手術治療。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引起的傳導性聾,可通過手術去除病灶,重建聽力;分泌性中耳炎,應對因治療,及時改善鼓室內的負壓狀態,如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咽鼓管吹張等。鼓室硬化的患者,應行中耳手術仔細清除硬化灶,修復或重建中耳傳音結構和聽力。聽骨鏈外傷、畸形、先天性膽脂瘤等均應通過手術治療;耳硬化症可選擇鐙骨手術。另外,若病情允許或患者不願手術治療,佩戴傳統的助聽器是改善聽力的一種選擇。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植入式助聽器如振動聲橋、骨導式助聽器如BAHA,也逐漸成為部分傳導性耳聾患者提高聽力的另一種選擇。它可以提高在背景噪聲環境下的言語識別率,並克服了傳統助聽器的嘯叫和耳悶脹感。尤其適合先天性外耳道閉鎖、中耳炎行開放式乳突根治術的患者、膽固醇肉芽腫、粘連性中耳炎、耳道潮濕、滲出及流膿的患者。但由於費用不菲、需要手術植入,目前僅僅為雙耳聽力減退或鼓室成形術仍未提高聽力的患者所接受。

預防

積極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等,去除中耳病變是防治傳導性聾的重要措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