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普及教育實踐中依據“即知即傳人”的原則,採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廣實施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小先生制”的理論與實踐中包含了豐富的成人教育思想,不僅可以豐富我國成人教育理論,而且可以拓展當前的成人教育實踐。

概述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普及教育實踐中依據“即知即傳人”的原則,採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廣實施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小先生制”的理論與實踐中包含了豐富的成人教育思想,不僅可以豐富我國成人教育理論,而且可以拓展當前的成人教育實踐。

成人教育套用

拓展教育機會

陶行知認為,成人是掃除文盲的主要對象,是普及教育的主體,小先生要負起普及教育的使命,第一件工作就是要“找學生”,陶行知指出“小先生所要找的學生是不能上學的人或不能常到團本部來工作的人”,因而,小先生要“到傳統學校或團本部之外去找他的學生”。這樣就打破了過去教育只被少數有錢人占有的觀念,從而實現了教育對象的廣泛性和教育機會的最大化;此外,陶行知認識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如果解決不了女子教育問題,普及教育就無法解決,而女子教育恰恰是普及教育運動中最大的難關,“小先生制”是攻克此難關的最好辦法。“小先生腳跡所到的地方,男女教育機會立刻均等。”這種觀念與《學會生存》所追求的“實現男女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相一致,符合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從上可以看出,“小先生制”不僅注意到學校外的成人教育對象,還注意到婦女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性,有利於防止成人教育機會失衡,拓展了大眾參與成人教育的機會。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陶行知“小先生制”中對提高成人教育教師自身素質,特別是端正教學態度,提高教學能力方面做了詳細論述。他在論述“小先生制”時指出,為避免成人學習者的流失,關鍵是教師要端正教學態度,“不要擺先生架子”。對小先生來講,成人學員都是自己的長輩,他們的自尊心強,獨立意識濃烈,在學習過程中希望得到教師尊重,因而成人教育教師必須把成人學習者當作朋友來看待,要了解其存在的問題,體諒他們的困難,處處顯示出願意幫助他們的誠心和耐心;在提高教學能力方面,陶行知認為“小先生必須用功求學才能教人”,也就是說,教師只有繼續不斷地學習,才能提高教學能力,擔當起繼續教育的重任,為此,教師必須不斷地虛心求學,要把所教知識弄明白,做到“以教人者教己”。

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

成人教育的對象大多是業餘學習者,其學習時間分散、學習場所多變,此外還存在著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這不僅為成人教學帶來很大困難,而且還嚴重阻礙了成人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激發成人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成為成人教學有效進行的前提,陶行知在指導小先生教學過程中就注意到了此類問題的解決。陶行知認為,“文字是生活的符號,它必須與民眾的生活打成一片,才能發生效力”,要激起人們讀書的興趣,需要以課本為依託並聯繫人們的生活實際,小先生必須善於抓住教育機會,利用活動材料教人,日常生活中寫有文字的載體如鈔票、發票、收條、門牌號等都可以作為教人的材料;另外,小先生還要學會利用留聲機無線電以及圖畫書等多種手段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激發人們學習的興趣。“小先生制”的做法在我國成人教學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靈活把握教學時間

陶行知批判了傳統民眾教育在教學時間上的弊端,認為傳統民眾學校在教學時間上規定得太死板,缺乏彈性和靈活性,往往和廣大人民民眾的生活時間相衝突,從而使得一般民眾學校“開始的時候都是濟濟一堂”,到最後“只剩了幾個人”。而小先生的教學時間可以伸縮,具有極大彈性空間,可以針對不同對象利用任何間隙進行教學,保證了成人學習者的學習時間;此外,陶行知認為小先生施教的時間不可太長,這樣既可以保證小先生的學習時間,更重要的可以保證成人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小先生在施教過程中合理把握教學時間的做法,對當前我國成人教學改革有重要的借鑑價值。

推動建立學習化社會

構建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學習化社會,是陶行知“小先生制”推行的重要目標。陶行知認為,人要生活就需要受教育,人生延續多久,教育就延續多久,即教育與人生為始終。因此,他批評當時的教育制度只重視學校教育,忽視學校以外的生活教育,並將之稱為“短命教育”,他極力主張“壽命教育”即終身教育,而小先生正是“壽命教育”得以實現的重要推動力。同時,“小先生制”的推行也有利於終身學習的實現,小先生能使成人學習者接觸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的知識,“成人跟著小孩追求現代知識能變成老少年”,這正是終身學習的真諦所在。小先生在推動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基礎上,成為推動建立學習化社會的有利武器,成為聯繫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紐帶。陶行知認為“小先生好比是電線,將社會與學校通起電流,又好比是血管,將學校與社會通起血脈”,而且,這一根根流動的電線從“四面八方伸展到社會底層,構成一副生活教育網、文化網”,從而把學校、家庭與社會構成一體,使得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打成一片,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