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定律

小便定律

小便定律,是指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發現無論哺乳動物的個頭有多大、膀胱容量有多大,它們排乾淨尿液的用時都是21秒左右。

簡介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負責人、動物學家帕翠莎·楊和其專家同事們對生活在亞特蘭大動物園的哺乳動物們排便過程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拍攝。

綜合動物的體重、膀胱壓、尿道長度、尿道直徑、尿道括約肌張力等因素,他們總結出了一條計算動物排尿時間的公式,這個計算方法被稱為“小便定律”:即不同的物種、不同膀胱大小、甚至不同的性別,都不會影響完成排尿的時間,評估體重1公斤以上的任何哺乳動物都需要21秒完成排尿。

決定因素

研究發現

決定哺乳動物排尿時長的並非是體重,而與膀胱儲尿量、輸尿管直徑、以及尿道括約肌張力等諸多因素相關。

研究人員建立了不同哺乳動物的膀胱系統模型,進行了排尿時長模擬,發現不管儲尿量是10升還是100毫升,通過個體的排尿系統排空尿液的時間,都在21秒左右(包含13秒內的標準誤差)。

嚙齒類和其它小型哺乳動物每次向下排尿,研究人員發現它們的尿道進化形成一種流體最佳化機制,其泌尿系統向下排出尿液,無需任何附加功能;同樣地,他們發現大象等體型較大的哺乳動物進化形成較寬、較長的尿道,有助於大量的尿液排泄。

舉例

小便定律小便定律

塊頭碩大的成年大象體重是個頭較小的成年羊的幾十倍,膀胱容積也比羊大得多,但大象的尿道括約肌張力以及輸尿管直徑都比羊大很多,所以在排尿用時上和尿液相對少的羊並沒什麼差別。

不符合定律情況

也有不符合定律的個例,比如老鼠和蝙蝠。

專家提取了老鼠蝙蝠的尿液樣本,發現這與它們的尿液成分有關。這兩種動物的尿液黏性與表面張力都遠遠大於其他哺乳動物的尿液,所以排出的尿液常常是呈滴狀,並非噴射的柱狀。這一點與其他哺乳動物有很大區別。此外,它們的個頭小,尿液量也少,通常只需要一兩秒就排完了。

醫學影響

這次研究有非常重要的醫學影響,它具有嚴肅的科學研究性,這種泌尿系統進化形成快速有效的噴射液體機制,

通常,醫生認為人每次排尿時間不超過一分鐘就算正常,而這次研究得出的數據證明,21秒鐘才是最合理的排尿時長,過長或過短,可能都暗示泌尿系統異常。

該研究有助於診斷動物的泌尿問題,同時從自然動物界獲得靈感,設計可擴展的流體動力系統,有助於研製新型水塔系統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