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侏羅紀公園

歐洲多國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現今羅馬尼亞哈采格地區發掘出一些“迷你恐龍”化石。這些恐龍生前體積“嬌小”,最小的只有它們大型同類的八分之一。 這些“迷你恐龍”幾千萬年前生活的地方是一個島。它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小侏羅紀公園”。

基本信息

介紹

歐洲多國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現今羅馬尼亞哈采格地區發掘出一些“迷你恐龍”化石。這些恐龍生前體積“嬌小”,最小的只有它們大型同類的八分之一。
這些“迷你恐龍”幾千萬年前生活的地方是一個島。它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小侏羅紀公園”。

身材

研究小組成員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和德國波恩大學。他們發現的馬扎爾龍成年個體只有6米,是現今已知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之一。但是,它的“親戚”之一卻是體型龐大的阿根廷龍。
阿根廷龍屬蜥腳類恐龍的巨龍類,體重約80噸,體長33米至38米,僅脊椎就有1.5米高、1.1米寬。
另一種“迷你恐龍”類似大型食草恐龍禽龍。禽龍通常身長9米至10米,高4米至5米,但這種“迷你禽龍”身長只有3米。
還有一種名叫“沼澤龍”的“迷你鴨嘴龍”,身長4米,而它的“近親”慈母龍身長可達6.7米至9.8米,體重5噸。沼澤龍的體重只有慈母龍的1/8。

進化壓力

這些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前,當時哈采格是一座島嶼。那裡的恐龍化石最早由弗朗茨·諾普喬於1915年發現。
英國《每日電訊報》20日援引研究小組負責人、布里斯托大學的麥可·本頓教授的話報導,看起來被“流放”到這個島的恐龍進化出了體型較小的後代。
“大多數已知的著名恐龍種類在白堊紀晚期生活在大陸上,”他說,“而這一時期發生在歐洲的有趣事情是,它大部分被海水覆蓋,現今東歐地區的大部分則是群島。生活在島上的大型恐龍由於食物和水資源有限,進化過程中,它們要么走向滅絕,要么越長越小。”
他還舉例說,研究小組發現的另一種兩足食草龍查摩西斯龍”很可能是腱龍的“親戚”。腱龍體長7米至10米,體重可達5噸,而查摩西斯龍的體重只有腱龍的1/4。

學界爭論

諾普喬在哈采格地區發現的恐龍化石,引起古生物學界的爭論,一種觀點認為“迷你恐龍”就是恐龍新種,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它是未長成的大型恐龍。
藉助越來越先進的技術手段,研究人員相信,白堊紀晚期,歐洲不斷上升的海平面把許多恐龍阻隔在生活空間相對狹小的島嶼上,它們被迫適應新環境,改變生活習性。
本頓說,相對白堊紀晚期的進化過程而言,他們在哈采格發掘的恐龍化石相當“原始”。
“這座島上是熱帶氣候,位於赤道北邊一點,植物和昆蟲種類豐富,”他說,“即便如此,島上要養活數百隻恐龍,進化壓力使得它們必須變小,要么就得餓死。此外,島上沒有什麼大型食肉恐龍生存的證據,所以也不太有同類之間弱肉強食的可能。”

相關

加拿大發現“迷你”恐龍化石

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迷你”恐龍的骨骼化石。這種恐龍成年後體重2公斤左右,為北美地區迄今發現體型最小的肉食恐龍。
美聯社2009年3月16日報導,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卡爾加里大學學者尼古拉斯·朗格里奇和菲利普·柯里在一家博物館收藏20多年的一批化石中發現這些恐龍骨骼。他們推測,這種恐龍7500萬年前生活在艾伯塔南部的沼澤和叢林地帶,成年後體重在1.8公斤至2.2公斤之間。 由於這些骨骼比較小,朗格里奇和同事起初以為它們屬於幼年恐龍。但他們隨後發現,骨盆部分的幾塊骨頭已經長合為一塊骨頭,“這只在動物成年後發生”。 動物成年後,髖部幾塊骨頭通常因相互連線的軟骨骨化合而為一。 與食肉的迅猛龍相似,這種恐龍也有爪子。朗格里奇說,它們“可能獵食所有它們體型允許的動物,如昆蟲、(小型)哺乳動物、兩棲動物,甚至幼年恐龍”。 按照朗格里奇的說法,這一發現填補了北美地區沒有發現“迷你”恐龍的空白。這一地區先前發現最小的恐龍體型與狼相當。 中國也曾發現類似“迷你”恐龍化石。朗格里奇說:“因包在石頭中,它很難辨認,我之所以能認出來,是因為我研究過中國的恐龍。”

美發現罕見"迷你恐龍"化石

美國考古學家日前在科羅拉多州發現了一種小型恐龍種類的化石——果齒龍。這種新發現的恐龍的大小和松鼠差不多。
研究證實,果齒龍身長約為70厘米,最大的也不過體重0.9千克。這種恐龍或許是目前已知的北美洲最小的恐龍了。 世界上還有一種恐龍比果齒龍小,那是在中國發現的“鳥臀目”恐龍,這種恐龍和其他類型的恐龍生活在1.5億年前,具有部分鳥類特徵。但果齒龍除了個頭以外,和鳥類祖先始祖鳥沒有什麼聯繫。 路易斯·恰佩所在的國際考古專家小組將這一新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皇家學會學報》上。恐龍的名字是根據化石發現地命名的。恰佩的研究報告稱,果齒龍的牙齒外形表明,它是一種雜食動物,可能既吃植物為食,也吃諸如昆蟲等小型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