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宣傳翻譯理論與實踐

內容介紹

《對外宣傳翻譯理論與實踐:北京市外宣用語現狀調查與規範》內容簡介:第一,對北京市對外宣傳材料翻譯的現狀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梳理,運用語言、文化、翻譯三個方面的理論對北京市的對外宣傳翻譯進行了理論探討。第二,對北京市出版或刊發的英語外宣翻譯材料進行了大量的實例剖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了改進建議。第三,提出了整體改進目前北京市外宣翻譯狀況的策略和建議,對進一步改進北京市乃至全國各地對外宣傳材料的翻譯質量起了重要作用,對全面提升我國對外宣傳水平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介紹

衡孝軍 外交學院英語系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教學名師,曾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國務院特殊津貼。1982年2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86國家公派到英國埃克塞特(Exeter)大學留學,獲套用語言學哲學碩士學位(MPhil)。曾任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教育領事。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文學評論》、《中國翻譯》、《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1988年在德國出版《漢英成語和諺語詞典》,參加編寫並擔任《當代中國與中國外交》(英文版)副主編。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北京市對外宣傳材料的語言翻譯現狀第一節 基本概念 一、對外宣傳與對外傳播 二、外宣翻譯與中譯外第二節 北京市對外宣傳材料的現狀 一、北京市對外宣傳材料的特點 二、北京市政府對外宣傳材料概況 三、區縣外宣材料:以原宣武區為例 四、奧運外宣材料 五、正式出版物 六、宣傳冊/折頁等市場宣傳材料(非正式出版物) 七、網路媒體:外宣新視窗第三節 北京市對外宣傳材料的語言翻譯現狀第二章 研究的理論基礎:語言、文化、翻譯第一節 外宣翻譯的語篇與語用研究視角 一、套用翻譯的語篇與語用視角 二、韓禮德的功能語言學語篇分析模式及語篇翻譯 三、卡特福德的等值論及翻譯轉換論 四、豪斯以語域變數為基礎的翻譯評估模式 五、貝爾的話語參數分析模式 六、哈蒂姆與梅森的語境分析模式 七、貝克的語篇與語用分析途徑 八、國內學者的語篇翻譯研究趨勢第二節 外宣翻譯過程中的文化理論基礎 一、翻譯定義的文化取向 二、從文化角度研究外宣翻譯的重要性第三節 外宣翻譯的理論基礎 一、國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理論 二、西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理論第三章 語言角度分析:外宣翻譯的語篇與語用分析第一節 外宣翻譯的“變譯”原則及策略 一、卡特福德的翻譯理論與“變譯”概念 二、旅遊宣傳文本的編譯策略 三、企業與機構簡介的編譯策略第二節 外宣文本的語類與語域分析及翻譯策略第三節 外宣文本的語用翻譯策略 一、會話含意理論的套用 二、言語行為理論的套用第四節 外宣文本的語篇連貫翻譯策略 一、語篇連貫與翻譯策略 二、語篇銜接手段的對等第五節 外宣文本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 一、功能語言學與翻譯評估研究 二、外宣文本的英譯質量評估分析第四章 文化角度分析:文化對比及外宣文本的翻譯策略第一節 語言與文化第二節 漢語和英語文化對比及其對外宣文本的影響 一、漢英辭彙的文化意蘊對比 二、漢英句法的文化對比 三、漢英語篇對比第三節 意識形態對外宣文本表述的影響 一、意識形態與翻譯 二、外宣文本與意識形態建構第五章 翻譯角度分析:翻譯理解與策略第一節 外宣翻譯原作者語用意圖的理解與傳達 一、原作者語用意圖隱含在行文中 二、漢語數字是虛指時 三、人類共同經驗 四、思維差異 五、文化隱含義差異 六、簡潔第二節 外宣翻譯的有效性及其獲取途徑 一、外宣翻譯的有效性 二、加強對外宣傳與翻譯的途徑第三節 外宣翻譯讀者心理初探 一、樹立譯文讀者意識 二、關註譯文讀者的心理第四節 外宣形象性語言翻譯的“短溢”現象 一、東西方不同的語言文化、價值觀念、 思維方式是翻譯“短溢”的溫床 二、“短溢”翻譯的成因 三、“短溢”翻譯的啟示第五節 “語義空缺”與外宣翻譯 一、“空缺”保留+注釋法 二、“空缺”釋義法 三、“空缺”置換法第六節 外宣文本翻譯的連貫性 一、翻譯目的與連貫性結語第六章 改進北京市對外宣傳語言的策略與建議第一節 對外宣傳語言的特殊性 一、語言與國際交往 二、中國對外宣傳努力 三、北京市的國際化進程及對外宣傳 四、對外宣傳語言及對外宣傳翻譯的特殊性第二節 改進對外宣傳語言翻譯策略 一、積極應對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 二、應對翻譯過程中的恰當轉換 三、應對翻譯過程中的文化差異 四、應對翻譯過程中的社會差異第三節 改進對外宣傳的內容建議與管理建議 一、對外宣傳的內容建議 二、改進對外宣傳的管理建議結語參考文獻英文文獻中文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