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道之旅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尋道之旅

作 者:趙鑫珊,傅益瑤 繪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ISBN: 9787532629909

開本: 16開

定價: 15.00元

內容簡介

“一物能狂便少年、”人活在多艱、壓力重重和身心兩累的世上都應有一樣令自己為之狂熱的東西。……狂在本質上即“遊戲”。哪裡有狂,家便在哪裡。茶室主人為我們演示了用傳統的茶器沏茶的全過程。

據說日本最早的茶器是從唐朝傳來的……雙手端起茶碗的姿勢有講究,左手三個手指要托著碗底,大拇指輕輕壓著碗口邊緣。這種端茶碗的姿勢和格調也是源自唐朝。

家是個人類心理學和世界哲學概念。家是一個人的心靈、靈魂或精神空間,沒有郵編,沒有門牌號。家是靈之所寄,魂之所託,非常非常重要,生死攸關。家比家庭更基本。

作者簡介

趙鑫珊,20世紀50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現為教授,作家,上海世博會顧問,廬山藝術學會主席。研究和寫作的方向主要是有關人類文明和世界哲學等問題.著述甚豐。 趙先生把自己比作是山村一頭日夜推磨的毛驢。磨的結構特殊,分三層,分別為天文、地文、人文.中心軸是神文,放進去碾碎的不是大豆和玉米,而是人生世界的結構,以及當代人類文明的深重危機。 趙先生最愛的去處是廢寺、哥特大教堂遺存、荒野、孤村、墓地和林中路,還有咖啡屋。

圖書目錄

序言 本書的由來

第一編 傅益瑤任東京的家和畫室

“不能畫,寧可不活!”

怎樣死去,是怎樣活著的最高體現

有屋,有家

屋·家庭·家

傅益瑤的畫室

“家”怎么畫?

永遠走在路上才是家

東京的風聲雨聲

一物能狂便少年

哪裡是故鄉?

在同一條戰壕里—造訪益瑤畫室有感

在東京品川想起北宋詞人秦觀

上帝的窗和門

追求盡善盡美的傅益瑤

第二編 有漢字智慧格言和唐風迎面撲來

有點回家的感覺或況味

“驛”這個漢字

我國古詩詞中的“驛”字

旅的哲學

犬吠深巷

日本高中《古典漢文教科書》

《古典漢文教科書》的內容

再說“夜半鐘聲”

大和心同唐心在鐘聲里相交匯

日本人的纖細哀愁

甜美的憂鬱

我看日本傳統住宅

我看日本的花道

日本人的哲學美學情趣

思考周全的日本腦

比睿山:洗我不和心的聖地

洗我四重不和心

用什麼“洗心”?

根本中堂

繼續琢磨“根本中堂”

宗教建築空間場

天真獨朗

朗與清

朗與醒

朗是洗我不和心的結果

朗心與童心,真心與善心

朗心與佛心

獨朗與眾朗

在美女面前的嚴峻考驗

我走我的路

關於生與死

生死事大

“阿哥,救救我!”

A→Ω

小林大師的飯前祈禱

藝術不能觸犯善

茶道與茶碗

茶道與唐風

茶道裡面的“和”

有道有壽

“眾生不異佛,佛即是眾生”

“道心之中有衣食”

我的頓悟

“有衣食”的兩層涵義

“政通人和”

世界政治

我的“世界公民心”

喔,漢字大文化圈

第三編 尋找現代化與傳統的黃金接點

長野四件寶

“和歌”中的撥雲

我眼中的蕎麥麵

唐詩與白雲

“和歌”中的殘月

坐在琵琶湖畔吃蕎麥麵

靠翻譯起家的日本

畢竟日本沒有出一批世界級大師

傅益瑤在日本何以得到承認?

日語和日本人的成就

我羨慕東京有烏鴉

又見唐風

比較上海和東京

東京“老克拉”並木光治先生

老唱機老唱片

三個燒餅

懷舊是不忘傳統的感情基礎

喔,“米朗嘉”咖啡屋之夜

第四編 咖啡屋和音樂:俗界的教堂

咖啡閒吟客之意不在咖啡

幽思孤緒的日本咖啡屋

喔,中國的盛唐和唐

上海咖啡屋不如東京

我對鏇律的敏感

從音樂聽出日本人的內心

日本人的“四心”

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

“王”這個漢字

“感天地,通神明,安萬民”

“詩句自來尋老夫”

“聞彈一夜中,會盡天地情”

拜占庭建築

手繪建築藝術

人類文明是耗能文明

我們都是商人

日本人為什麼戴口罩?

日本傳統文化的廣度和深度

人類能否根絕戰爭?

後記 動與靜的哲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