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皇

尋皇

江門台山市端芬鎮下的一個管轄區。散落在大隆洞水庫東西邊一帶,是革命老區,由大村(紅旗,東風一,東風二),行動村,白泥塘村,新塘村,後門村,滿坑村,蛇坑村多條村莊組成。

尋皇行政大樓尋皇行政大樓
尋皇
江門台山市端芬鎮下的一個管轄區。散落在大隆洞水庫東西邊一帶,是革命老區,由大村(紅旗,東風一,東風二),行動村,白泥塘村,新塘村,後門村,滿坑村,蛇坑村多條村莊組成。人口大約三千多,其中部分村落是58到60年大隆洞水庫在建時的水庫移民。尋皇的自然景色宜人,大隆洞水庫更被稱為千島湖,一切有待開發。
大隆洞一帶是革命老區,為報答老區人民對革命的貢獻,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扶持尋皇老區十項措施,對102戶水庫移民危房戶實施“安居工程”,第一期36戶已於2002年春節前搬入新居。第二期“安居工程”,66戶,建築總面積5940平方米,總投資225萬元,按照文明村的標準統一規劃施工。今年
大隆洞水庫大隆洞水庫
,尋皇村委會全村102戶村民,將告別破爛的舊居,住上混凝土磚瓦結構的新房。而且水泥路、電信,電力和自來水,除農村客運外全部到位。(尋皇路線農村客運相信正在統籌當中)

江門和台山市老促會於2002年3月份到訪尋皇,負責同志作了細緻、深入調查。而後修建了濱海總隊革命事跡紀念館。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在此犧牲的指戰員和地方民兵多達105人。在一張張圖片、一段段文字說明以及寫滿烈士姓名的紀念碑前,老促會同志是心潮難平,感觸良多。之此以後老促會為尋皇的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一連串務實的幫助,被當地村民傳為佳話。
教育方面由於計畫生育,再加上交通不便導致村民搬遷,現時人口減少嚴重,過去尋皇國小由90年代初期的三四百多名學生到現時已湊不夠班上學前班的情況看來,合併學校已是唯一辦法。但由於地處偏遠山區,孩童不能獨立離家太遠上學,現時家長只能見步行步。
關於尋皇村名的來歷,相傳跟南宋的落難皇族有關聯。查過縣誌,及老人口述得知有關歷史信息 :相傳在南宋末年,元軍進犯,南宋勢弱,文武大臣唯有攜帶小皇帝南逃,輾轉到廣東的西南部,慌亂中,小皇帝與群臣失散,群臣遍尋不果,歷盡千幸萬苦,終於於現在的大隆洞水庫附近的村落尋獲,尋皇村也就由此而得名。至於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