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性銀屑病

尋常性銀屑病

尋常型牛皮癬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類型。初起為紅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後逐漸擴大或相互融合,形成邊界清楚的斑片,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鱗屑後顯露光滑的薄膜,再刮後可出現多個細小出血點。上述鱗屑,薄膜和點狀出血是該病的三大臨床特徵。該病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呈對稱性分布,好發於膝、肘關節伸側和頭部,少數病人的指(趾)甲呈點狀(頂針狀)凹陷。臨床上有急性進展期、靜止期和消退期。

概述

尋常性銀屑病尋常性銀屑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易復發的慢性皮膚病。其發病率近年來呈明顯升高趨勢。該病初起為紅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後逐漸擴大或相互融合,形成邊界清楚的斑片,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後顯露光滑的薄膜,再刮後可出現多個細小出血點。上述鱗屑,薄膜和點狀出血是該病的三大臨床特徵。該病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呈對稱性分布,好發於膝,肘關節伸側和頭部,少數病人的指(趾)甲呈點狀(頂針狀)凹陷。臨床上有急性進展期,靜止期和消退期,進展期特點為皮疹多呈點滴狀,色澤鮮紅而發展迅速,鱗屑較多,易脫落,多有瘙癢感覺,正常皮膚如受到外傷等刺激後,可繼發銀屑病為皮損,醫學稱之為同形反應。
尋常型銀屑病根據皮損的形態,可分為點滴狀、錢幣狀、地圖狀、蠣殼狀。
同是尋常型銀病,不同的患者,他們的皮損形態可以有所不同,就是同一個患者,皮損的形態在病程中也常會表現不同。
皮損呈點滴狀散在身體各處時,稱為點滴狀銀屑病,常見於兒童,特別是扁桃體急性炎症後發病者;稱為錢幣狀銀屑病,如皮損繼續擴大,相鄰的皮損相互融合,形成大片不規則地圖狀,稱為地圖狀銀屑病,少數患者皮損有糜爛滲出,乾燥後形成污褐色鱗屑痂,狀如牡蠣殼,稱為蠣殼狀銀屑病。

原因

銀屑病發病原因,目前有遺傳,免疫功能紊亂,精神刺激,外傷感染等多方面的學說,但尚無明確定論;西醫也尚無特效療法。目前 不少患者因隨意濫用白血寧,乙亞胺,乙雙嗎啉,環磷醯胺等細胞毒類抗腫瘤藥,以及地塞米松、強的松、倍他米松和進口針劑康寧克通等激素類藥物治療。使機體肝、腎和免疫功能受到較嚴重的抑制和損傷。部分患者用後雖有一定的短期效果,但停藥後不長時間,卻又出現病情反跳加重惡化的毒副作用;已使不少患者深受其害。銀屑病的遠期隨訪發現,用過抗腫瘤藥物的病情發展比未用過抗腫瘤藥物的要嚴重的多。經有關研究證明,抗腫瘤藥治療銀屑病,使後期病情加重的危險性增加了3.57倍。

症狀

病變皮膚有白色鱗片且高出皮膚,常發於頭皮、膝肘部及上身,有輕至重度瘙癢
尋常型銀屑病大多急性發病。初起一般為炎性紅丘疹,約粟粒至綠豆以後可逐漸擴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乾燥的銀白色鱗屑。輕者刮除表面鱗屑,則漸露出一層淡紅髮亮的半透明薄膜,再刮除薄膜,即到達真皮乳頭層的頂部,此處毛細血管被刮破,則出現小出血點為點狀出血現象。

診斷

尋常型銀屑病穩定期尋常型銀屑病穩定期
尋常型銀屑病是最多見的、通常也是病情最輕的一種類型。
皮損可僅僅發生在身體的某一個部位,也可以遍布全身各處。表現為紅色的丘疹、紅斑或大小不等的扁平斑塊。上面覆蓋著厚薄不等、容易脫落的銀白色鱗屑。把鱗屑刮掛去後,可見到一層光滑的紅色薄膜,再把薄膜揭去,即可見到一些細如針尖的出血點。這種紅色薄膜和點狀出血的現象,是尋常型銀屑病的重要特徵。銀白色鱗屑、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是本病的三個臨床特徵。
如果頭皮發生銀屑病,頭髮可一束束的集簇起來,稱為束狀發。指(趾)甲表面可出現像"頂針箍"一樣的點狀的凹窩,或變的高低不平及肥厚,嚴重時可以變色。皮損好發於頭皮、四肢伸測,尤以肘、膝部多見。皮損可呈點滴狀、斑塊狀、地圖狀迴旋狀,少數呈帶狀。自覺不同程度的瘙癢。其病程可分為進行期、靜止期及消退期。

鑑別診斷

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特別是皮疹的特徵及組織病理的特點,一般不難診斷。但應與下列疾病鑑別。
1、脂溢性皮炎 損害的邊緣不明顯,基底浸潤較輕,皮疹上的鱗屑呈糠秕狀,無Ausspitz氏征,頭皮部位脂溢性皮炎常伴有脫髮,毛髮不呈束狀。
2、玫瑰糠疹 損害主要發生在軀幹及四肢近端,皮疹的長軸與皮紋一致。鱗屑細小而薄。病程短暫,愈後不易
復發。
3、扁平苔蘚 損害多發生在四肢,為紫紅色多角形扁平的丘疹,表面有蠟樣光澤。可見Wickham紋。口腔常有損害,常有不同程度瘙癢,組織病理具有特異性。
4、毛髮紅糠疹 損害多發生在四肢伸側,早期為毛囊角化性丘疹,在晚期斑片的皮損周圍仍可見到毛囊角化性丘疹。特別是第一指骨毛囊角化性的丘疹為本病的特徵。損害上覆蓋細小的鱗屑,不易剝脫。常伴有掌跖角化過度。
5、副銀屑病 損害上覆蓋細小鱗屑,無多層性鱗屑,無薄膜現象,無Auspitz氏征,多無自覺症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