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禮

將禮

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飢.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黃石公三略石公三略

《軍讖》曰:“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飢.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

《將情》--《將苑》

曰:“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飢;軍火未然,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

現代白話

將苑將苑

《軍讖》上說:“軍井還未挖好,將帥不要說口渴;幕帳還未搭成,將帥不要說睏倦;軍灶還未做飯,將帥不要說飢餓。同時,將帥在寒冬不要穿皮服,在炎夏不要操扇子,大雨之中也要張雨蓋,這就是將帥所要遵循的禮法。”

《將情》--《將苑》說:“身為將帥,在作風上還要注意一些日常的小事:軍營中的水井還沒有打上水來時,作將帥的就不要先喊口渴;給士卒吃的飯沒有煮好,將帥也不要先喊飢餓;軍營中的火堆還沒有點燃,將帥也不能先叫寒冷;軍中的帳篷還沒有搭造完畢,將帥也不能先言睏乏;夏天酷熱,將帥不要輕易地拿把扇子取涼;多雨天氣,將帥也不要首先舉傘避雨,總之,在各種生活細節上要處處與士兵相同。

出處

1說,出自《三略》,又稱《黃石公三略》,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軍讖》

《黃石公三略》 中國古代著名兵書,"武經七書"之一。亦稱《三略》。3卷。舊題黃石公撰,實系偽托。作者可能為西漢末(一說東漢末)隱士,姓名已無從確考。《後漢書·臧宮傳》所載光武帝詔書中稱引《黃石公記》之文,多近今本《三略》。《三略》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末建安年間陳琳《武軍賦》和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北齊魏收《魏書》則稱劉昞注《黃石公三略》。《隋書·經籍志》始著錄。唐魏徵將其部分內容收錄進《群書治要》。宋刻《武經七書》本是現存最早刊本。

該書分上、中、下三略:《上略》通過對"設禮賞,別奸雄,著成敗"的分析,論述以"柔能制剛,弱能制強"為指導,以收攬人心為中心,以任賢擒敵為宗旨的治國統軍戰略思想及其實現方法。《中略》通過"差德性,審權變",論述君主馭將統眾的謀略。《下略》主要內容是"陳道德,察安危,明賊賢之咎",進一步論述治軍統軍的原則。其思想深受黃老學派的影響。

2說,出自諸葛亮《將苑》之《將情》篇,本篇文章論述了將領和士兵同甘共苦的重要。文章突出之處在於,詳細指出哪怕是飲水,吃飯、驅寒、睡覺、煽扇、避雨這些小事上,為將之人,也必須讓士兵在先,自己在後。這是諸葛亮愛兵思想的又一次具體表述,為將之人應該效法。

《將苑》最早見於宋尤袤《遂初堂書目》,題作《諸葛亮將苑》,明代編的諸葛亮文集中也予以收錄。清姚際恆《古今偽書考》和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是後人偽托之作。從書中內容大多采自兵、史諸書和隋、唐不同著錄來推斷,不象諸葛亮親著,但其中許多思想與諸葛亮的軍事思想相一致。

《將苑》又稱《諸葛亮將苑》、《武侯將苑》、《心書》、《武侯心書》、《新書》、《武侯新書》等。此書宋代稱《將苑》,明代始改稱《心書》,如焦?f《經籍志》;或《新書》,如陶宗儀《說郛》;也有稱《將苑》的,如《百川書志》。《漢魏叢書》雖於書名題作《心書》,而篇章標題中間有《新書》字樣。現存版本中,這幾種稱謂都有,核其內容,雖有所差別,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書異名。

《將苑》一卷(一作二卷,見《百川書志》)共五十篇。

《將苑》是中國古代論述為將之道的兵書。書中博採《孫子》、《吳子》、《尉繚子》、《六韜》、《三略》、《左傳》等兵書史籍中的論兵妙語,分門別類加以闡述,言簡意賅,自成體系,概括了古代為將之道的各個方面。它對將帥進行了分類研究,認為從思想品德性格特長上分,將材有九:仁將、義將、禮將、智將、信將、步將、騎將、猛將、大將。按能力器度分有十夫之將、百夫之將、千夫之將、萬夫之將、十萬人之將、天下之將。意在選拔任用將帥要量才而選,量力而用。它總結歸納了為將八弊:“一曰貪而無厭,二曰妒賢嫉能,三曰信讒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猶豫不自決,六曰荒淫於酒色,七曰奸詐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禮。”意在向將帥敲警鐘。它認為將帥關係著國家興亡、戰爭勝敗、士卒的安危,因此,要求給予將帥自主權,重申“將之出,君命有所不受”的古訓。同時,對將帥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條件和要求。首先強調將帥自身修養好。它要求將帥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忠貞不渝;要做到剛不可折,柔不可卷,不驕不吝,能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先仁義而後智勇;要有五善四欲,五善是“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四欲是“戰欲奇,謀欲密,眾欲靜,心欲一”。它還要求將帥力爭五強,杜絕八惡。五強是:“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八惡是“謀不能料是非,禮不能任賢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濟窮厄,智不能備未形,慮不能防微密,達不能舉所知,敗不能無怨謗”。它提出了將帥應遵守的十五條紀律,即慮、詰、勇、廉、平、忍、寬、信、敬、明、謹、仁、忠、分、謀。其次要求將帥要善於治軍,精於作戰。在治軍方面,要求將帥要重視法制,信賞必罰,嚴號申令,“誡之以典型,威之以賞罰”;要加強軍事訓練,認為“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要收攬和掌握有特長的人材,“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沈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要身先士卒,關心和愛護部下,養兵象養自己的子女一樣,“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與士卒同生死,共患難。在作戰方面,要求將帥不恃眾以輕敵,不做才以驕人,要“先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要懂得“兵機”、“兵勢”,“因機而立勝”,“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要熟悉戰場地形地物,探明敵情,“不知戰地面求勝者,未之有也”,“必先探敵情而後圖之”,要懂得各種地形天候條件下的戰法,如林戰、叢戰、谷戰、水戰、夜戰等。

《將苑》一書,一直為後人所重視,流傳比較廣泛。它集中了古代將帥選拔、修養的精華,雖然不免打著封建階級的印記,但其中許多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鑑價值。

《將苑》現存版本多題名為《心書》或《新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諸葛亮集》題為《將苑》。該書版本大致有三個系統,一是《諸葛亮集》系統;二是叢書本系統,較有代表性的有:廣漢魏叢書本、增訂漢魏叢書本、子書百家本、增訂漢魏六朝別解本、唐宋叢書本、學海類編本、說郛本等。三是單行本系統,主要有:明正德十三年韓襲芳銅活字印本、明萬曆三十三年書林鄭少齋刻本、明黃邦彥刻本、民國年間石印本、1926年成都昌福公司鉛印本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