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趣味民族性

審美趣味民族性是人在審美情趣、好尚、取向上所表現出來的民族特徵。英國越諾爾茲認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會造成某種偏愛,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審美判斷和審美趣味。法國伏爾泰認為各民族的審美趣味具有共同性,甚至可以形成一個單一的“文藝共和國”,但每個民族的地理氣候、語言、習俗等仍然會造成各自特殊的審美趣味。審美趣味民族性是在各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歷史文化傳統、語盲文字、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心理素質和風俗習慣、風土人情中逐漸積澱而成的,審美個體長期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了某些獨特的文化心理結構和共同的審美情趣、好尚。

當人們的民族心理、民族氣質與審美對象在表現形式、精神內容上的民族特性相互貫通時,便引發起審美趣味上的民族共同性,尤其是各民族藝術在特定歷史、地理、經濟、政治和文化傳統中積累了該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藝術的民族風貌,在內容、形式上帶上了該民族的基本特質,更使審美個體在長期的民族藝術薰陶中形成具有民族特徵的審美趣味,並在審美選擇、審美感受、審美評價、審美創造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身的民族特性。這種民族性是個動態的歷史範疇,其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既有穩定性,又有變易性,會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發展和充實。它是相對的,相比較而存在,各民族的審美趣味既有差異性,又有共同性,並隨著各民族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吸納、相互融合而逐步增強各民族審美趣味的相似性、共同性。同時,這種審美趣味的民族性又是在同一民族內各個不同的地域文化基礎上由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審美趣味匯聚麗成,其表現方式具有無限的多樣性、豐富性。審美趣味的民族性反映了審美心理的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獨特性的表現形態之一,直接制約著人們的審美取向、審美評價和審美創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