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科鄉

寨科鄉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固原縣東部的邊遠山區,回族部民眾認識到貧窮落後的山區要想富裕趄人口占總人口的78.5%。

基本信息

寨科鄉在固原縣東部的邊遠山區,回族部民眾認識到貧窮落後的山區要想富裕趄人口占總人口的78.5%。這個鄉過去教育事來,必須學文化;少數民族不但要在政治上業發展緩慢,部分民眾對子女上學不重視,翻身,而且也要在經濟文化上翻身。同時,尤其是回民於女上學更困難,造成適齡兒童結合本鄉實際,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獎入學率低,據統計,1983年適齡兒童入學率罰分明的規章制度和具體措施,建立了鄉、只有56%,居全縣倒數第一。面對這種情村兩級教育領導小組。經過一年的努力,全況,鄉黨委、鄉政府組織各村黨支部、村委鄉適齡兒童入學率上升到83%。

農業發展

寨科鄉地處原州區東部山區乾旱地帶,農民收入來源主要由四部分組成,退耕還林補助,農民補貼,農牧業收入,勞務收入,其中退耕還林補助和農民補貼款占總收入的35%,農牧業收入占15%左右,勞務收入占到農民收入的50%左右。2007年上半年持續的乾旱造成夏糧絕產,秋季作物也由於失去最佳種植季節,減產過半。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寨科鄉黨委、政府抓住機遇因勢利導,全力加大勞務輸出力度,使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06元,比上年增加了12.6個百分點,確保了農民在大旱之年減產不減收。
抓好“兩個確保”。一是確保信息暢通。農民最需要的是信息,特別是務工信息,這是做好勞務輸出的基本保證。鄉勞務站及時收集和整理勞務信息,通過鄉村幹部把信息送到千家萬戶,讓他們自主選擇。二是確保服務到位。
第一做好輸前宣傳服務.鄉政府制定具體措施,責任到人、任務到人。如2007年3月份組織輸出中,鄉村幹部從領導到一般幹部冒著風雪嚴寒,走村串戶,及時向農戶發放務工信息,從宣傳勞務信息入手,及時了解務工人員存在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解除後顧之憂,使他們安心外出務工。第二做好輸前培訓服務.通過對務工人員進行務工常識、法律以及艾茲病防治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務工人員的法律知識,增強務工人員維權和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做好輸送服務。每次組織輸出,派專人護送,嚴格安全措施,提高組織輸出的影響力,從而擴大組織輸出,增強組織輸出人員的穩固性。第四做好維權服務和輸後服務。鄉勞務站製作務工人員聯繫卡,務工人員在務工單位有什麼疑難問題時,及時與鄉勞務站取得聯繫,勞務站接到務工人員電話後,耐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增進了政府與每個務工人員的溝通與交流,了解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及動向,進行跟蹤服務。一方面深入務工企業了解掌握務工人員食宿、工資待遇、勞動狀況等關係務工人員的切身利益問題,為務工人員家中反饋務工人員基本情況,讓其家人放心。例如:鄉長戴培義同志利用在福建掛職學習的有利時機多次到福建藝陽、潤泰等數家企業,與寨科鄉務工人員談心交流,反饋家庭信息,增強了務工人員的穩定性和務工積極性,起到了一定的帶動和促進作用,擴大了對福建、北京等地的組織輸出;另一方面寨科鄉初步建立務工人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2007年與固原人壽保險、平安保險等保險公司建立業務聯繫,對務工人員進行人身保險常識的宣傳教育,通過政府引導務工人員自願參保達816人,參保人數占總輸出人數的20%以上,增強了務工人員的保險係數。
做好五個“結合”。即區內與區外輸出相結合,長期務工與短期務工相結合,自發與組織輸出相結合,政府引導輸出與經紀人帶隊、中介組織輸出相結合,體力型與技能型輸出相結合的輸出原則。鄉黨委、政府立足於本鄉實際,根據務工人員的實際要求,提供與務工人員相適應的各種務工信息,經紀人充分利用他們靈活、便捷的組織輸出形式,適時帶領務工人員外出務工;同時利用中介組織,依靠穩固的輸入基地和完善的用工機制組織輸出。2007年寨科鄉通過政府組織輸出1169人,中介組織輸出1487人,經紀人和能人帶隊輸出924人,初步形成了鄉黨委、政府組織,鄉勞動服務站牽頭,鄉村組幹部協作,能人帶隊,中介組織參與的新輸出格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