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農林科學院

寧夏農林科學院

寧夏農林科學院前身為寧夏農業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10月,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的農業科研機構,也是自治區唯一一所綜合性的農業科研機構,擔負著全區農業重大基礎、套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任務。截止2004年底,全院在職職工1017人(科技事業編制人員317人,科技企業人員700人),研究員23人,副高職稱90人;博士4人,碩士2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人;自治區“313人才工程”人選1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6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4人;自治區科技創新獎獲得者3人。

基本信息

組成

現設有11個非營利科研機構 [農作物研究所、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農業經濟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種質資源研究所、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寧夏農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農業部枸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枸杞工程技術研究所、動物科學研究所、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5個國有獨資企業 [園藝研究所(有限公司)、鹽改站(有限公司)、寧夏科苑農業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寧夏科泰種業有限公司和院後勤服務公司]和3個股份制公司[林業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畜牧獸醫研究所(有限公司)和枸杞研究所(有限公司)]。

發展

建院近50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通過幾代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在動植物育種及病蟲害防治、耕作栽培、土壤改良及荒漠化治理、肉羊改良、生物技術、核輻射、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及枸杞研究開發等方面已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實力和優勢的省級農科院之一。主持完成科研成果521項,其中獲獎成果384項,獲國家級獎勵14項,省部級獎勵316項。申請和獲得專利10項,審定新品種100多個,制定國家、自治區各類標準10餘項。全區小麥4次更新換代品種有3次,水稻6次更新換代品種有5次是我院選育的,2004年實現了該區玉米品種的第五次更新換代。小麥、水稻新品種和麥套玉米、水稻旱育稀植、冬麥北移等一批先進實用配套技術的推廣套用,對我區糧食產量、品質的不斷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育成的“寧杞1、2號”枸杞新品種及規範化栽培技術,在我區及周邊省區推廣面積已占種植面積的90%以上,使枸杞產量和經濟效益顯著提高,有力地促進了枸杞產業發展。名、特、優、新蔬菜良種的引進和蔬菜工廠化生產技術與保護地栽培技術的推廣,推動了我區城郊型蔬菜的發展。以生態恢復為核心、以培植當地特色產業為目標的寧南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銀北中低產田改造、中部乾旱帶防治沙等30餘項研究項目的完成,為我區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特別是防沙治沙技術推廣套用的面積已達500多萬畝,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生態、經濟效益。

為積極回響科技體制改革號召、加快科技生產力轉化步伐,2002年8月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研究所(有限公司)應時成立,乘借著西部大開發和我區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東風著力為寧夏枸杞這一特色道地產業發展貢獻力量。作為我國唯一從事枸杞專業研究、試驗、示範生產、推廣的技術開發型科技企業,主要經營枸杞、釀酒葡萄新品種繁育、深度產品開發、產業化經營和技術服務以及農業生產資料、農副產品經營及農業生態旅遊。註冊資本人民幣6390.13萬元。

公司始終秉承“依託資源搞科研、面向市場搞發展、利用基地搞推廣、提高效譽促發展”的發展理念,不斷在科技企業的改革發展中積極探索。按照“良好農業種植規範GAP標準”建立的萬畝枸杞示範園區(其中有機枸杞基地40公頃),是“寧杞1號”、“寧杞2號”、“三倍體無籽枸杞”、“寧杞菜1號”等新品種的發源地,特別是“寧杞1號”枸杞榮獲“中國新科技成果、專利技術專利產品博覽會”金獎,已在全區推廣3萬公頃、全國推廣6.4萬公頃,是我國當前主栽的枸杞當家品種。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研究所也因此成為國家科技部授牌“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自治區人民政府認定的“優質枸杞種植加工基地”,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國際交流

率先引進了世界馳名的德克薩爾、薩福克、陶塞特綿羊等新品種,為寧夏肉羊改良奠定了基礎。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韓國、埃及、南非、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

內設科室

院辦公室

監審處

科研處

成果轉化與推廣處

對外合作與交流處

人事處

計畫財務處

離退休職工服務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