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師範學院物理與信息技術學院

現有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三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師範教育為主,理工科相結合的多學科多層次的辦學單位。 高等數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物理教學論、電工學、電子技術、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套用基礎、程式設計等。 主要從事中學物理教學工作,也可以從事家電、廣播、等行業的相關技術工作。

概述

物理與信息技術學院的前身是物理與信息技術系,始建於1983年。現有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三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師範教育為主,理工科相結合的多學科多層次的辦學單位。建立了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層次、多模組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 物理與信息技術學院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建設,建立了一支思想優良、結構合理、素質紮實的師資隊伍,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現有專兼職教師2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講師7人,助教7人,實驗師1人。教師中在讀博士1人,碩士研究生7人,在職碩士5人。教師職稱、學歷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在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5年來,申報或完成自治區、學院科研項目15項,累計發表科研論文180餘篇,其中EI收錄4篇,核心刊物發表24篇。
物理與信息技術學院有力熱、電磁學、光學、中教法、電工學、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高頻電路、家用電器、近代物理、通信技術、光纖與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單片機原理及套用、微機原理、EDA、教育電聲系統等17個實驗室。
歷年來,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並且以其具有寬廣紮實的基礎知識、過硬的職業技能而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大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寧南地區重要的教學、生產、科研骨幹。累計為社會各行業培養複合型人才近兩千人,為推動寧南山區教育事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專業設定

物理教育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物理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和網路多媒體套用技術,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能,能夠勝任中學物理和相關學科的教學、教研人員。 高等數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物理教學論、電工學、電子技術、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套用基礎、程式設計等。 主要從事中學物理教學工作,也可以從事家電、廣播、等行業的相關技術工作。
現代教育技術
培養能夠在新教育技術領域從事教學媒體和教學系統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的教育技術學科高級專門人才;各級中等學校教育技術學課程教師以及各級電教中心的教育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技術人員。 教育技術學、教學系統設計、計算機輔助教育、遠程教育、教育傳播學、 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多媒體技術套用、教育電視及電聲系統、攝影技術基礎、教育信息處理等。 從事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工作;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的套用研究;電教館、文化館等行業從事教育技術方面的技術性工作。或在廣播電視系統從事節目製作等。
電子信息技術
培養系統地掌握電子方向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能在電子信息部門以及相關領域從事電子類設備的生產製造、套用開發、和經營管理的技術型套用型人才。 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電路、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工藝基礎、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單片機原理及套用、電視原理與維修、電子儀器及測量、網路技術、電子EDA、高級程式語言設計等。 適合在電子信息行業從事生產管理、服務等技術性工作;從事電子設備的操作、管理和維

實驗室建設

基礎物理實驗室成立於1981年(專科),隸屬於物理與信息技術學院,實行校、院(系)兩級管理體制。基礎物理實驗室現由力熱實驗室、電磁學實驗室、光學實驗室、近代物理實驗室、中教法實驗室、模擬電路實驗室、數字電路實驗室、電工電路實驗室、高頻電路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微機原理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通信技術實驗室、電子EDA實驗室、家用電器實驗室、教育技術綜合實驗室等17個實驗室組成。
整個實驗室承擔著本院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3個專業的專業基礎實驗課和專業課程,及全校其他4個專業——數學、化學、套用化學、綜合理科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任務,可開出的實驗項目172個,實驗開出率達到教學大綱的95%以上,實驗室現年均接待各類學生1000餘人,實驗人時數年平均約為34960人時。
基礎物理實驗室的成立經過了學校的正式批准,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學校任命伏振興副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主管實驗室工作。實驗室現有專職實驗技術人員 1人,實驗教師 15 人,其中具有碩士學位者6人,有高級職稱者6人。師資隊伍的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合理,職責分工明確。
院領導和實驗室制定了實驗室的發展規劃及相應的內部管理制度,學院制定了《實驗室工作條例》、《實驗教學管理規定》、《實驗室設備管理辦法》、《學生實驗守則》、《實驗室工作人員職則》等各項規章制度。並進行了認真的貫徹和實施。這些措施使實驗室的管理逐步走上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信息化的軌道。
實驗室人員教研、科研能力強近年來共獲 21項教研、科研課題立項,其中區級 4項,發表教研、科研論文30餘篇,其中核心刊物 12 篇,編寫實驗教材 1 部。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基礎物理實驗室管理規範,建立了實驗教學新體系,並按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實施教學,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