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師範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物理化學,結構化學,電化學,催化化學、化學工藝等理論課的教學和套用研究。 《物理化學》被評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該教研室含蓋了物理化學實驗室、化學工程基礎實驗室的教學。 《物理化學》課程是我校化工系化學教育、綜合理科、套用化學專業學生的重要技術基礎課。

概述

寧夏師範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原化學工程系)成立於1975年,現有化學教育本科、套用化學本科、科學教育本科三個本科專業、化學教育專科、綜合理科教育、套用化學、環境檢測與治理技術4個專科專業。在33年的辦學歷程中,已為當地基礎教育培養師資1000多名,經濟建設套用型人才100多名,現有在校生547名。
學院現有無機化學教研室、有機化學教研室、分析化學教研室、物理化學教研室4個教研室,寧夏師範學院套用化學研究室1個。在33年的教學中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教學能力強,經驗豐富,科研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26人,有教授5人,副教授及高級實驗師9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1人,在讀博士2名。擁有全國模範教師1名,自治區教學名師1名,學校教學名師1名。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形成了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努力實踐,牢固樹立教學的中心地位,為持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而努力的辦學理念。辦學過程中牢固樹立質量意識,效益意識和創新意識,堅持以“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理念,形成了明顯的師範性、民族性、地方性的辦學特色。
科研興校、特色名校是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不斷追求的永恆主題。化工與化學工程學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近年來先後申報的26項區級科研課題,其中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2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自治區社科項目2項,高校項目7項。獲自治區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1項、三等1項,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2項、二等1項、三等6項,自治區精品課程3門(無機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校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合格課程多門,分析化學為學校重點學科,分析化學教學團隊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學團隊。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AA》、《CA》、《EI》、《CAB》、《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等收錄。在食品、中藥材、化工製劑、保健飲品等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效。
近年來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不斷加快實驗室建設步伐,現有實驗用房1211.7平方米,人均占有實驗室面積3.96平方米,儀器總價值300.00萬元,擁有無機、有機、分析、物化、化學教學論、化工8個實驗室,配有紅外、紫外、氣相色譜、原子吸收等一批精密儀器。2000年12月經自治區教育廳專家組評估為“自治區級合格”實驗室。
經過長期的努力,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已經形成了認真、細緻、勤奮、務實的作風,教育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高,培養的畢業生思想品德高尚,基本功紮實,素質好,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畢業生分赴北京、浙江、山東、甘肅、陝西、新疆等地工作。許多學生已成為當地教學骨幹和教壇新秀,部分學生考上碩士、博士研究生和走上領導崗位。為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對師資培養的新要求,積極探索師資培養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徑,按照“樹師風,練師能、講師德、鑄師魂”的基本要求,積極開展以“說好國語、寫好三筆字、用好計算機、適應新教改”為主要內容的教師技能訓練活動,每年開展學生“師能”競賽活動,進行師能強化訓練,強化外語和計算機的學習,每屆學生中的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國家四級英語考試,取得國家計算機二級合格證書,部分學生通過國家外語六級考試。學院團總支每年都組織“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文明紀律衛生教育月”等活動,成績卓著,使學生從思想品德上受益非淺,同時重視學生文體活動的開展,在歷年學校文娛演出中,都取得良好成績,為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下屬機構

物化化工教研室

於2007年在原專業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主要承擔化學與化工學院本、專科各專業的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基礎化學工程基礎實驗 、化工製圖、金屬腐蝕與防護等課程的教學、教研任務,同時開展與其相關的科研工作。
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物理化學,結構化學,電化學,催化化學、化學工藝等理論課的教學和套用研究。
教研室目前在編人員6人,其中,教授1人,講師2人,助教3人。碩士4人,共有黨員5名。
《物理化學》被評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該教研室含蓋了物理化學實驗室、化學工程基礎實驗室的教學。近幾年經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實驗儀器設備有較大改善,已具備現代化的實驗條件,能基本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實驗開出率達90%以上。
目前已申報的省部級項目3項,院級項目5項,獲國家專利一項,同時還有多項橫向課題,近幾年來,共發表論文60餘篇,共獲獎5項。

套用化學研究室

寧夏師範學院 “套用化學研究室”於2004年4月經學校批准成立,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和保先教育的推動下,在學校和系裡的正確領導下,經過研究室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現有人員26人(見附表),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和高級實驗師1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占61.5%,碩士及在讀碩士有11人,占42.3%,依託化工學院大型分析、分離儀器:紅外、紫外、原子吸收光譜儀,氣相、液相色譜等儀器在中藥材的提取分離、環境污染治理、納米催化劑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富有創新性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為適應學校的發展和拓寬學院的生存空間,院分別於2001年和2003年開設了“環境保護專業”和“套用化學專業”,專業教學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建立“套用化學研究室”可以探索出一條將套用化學技術研究與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可以有效地起到以科研促教學的作用。如環境保護專業課程中的“環境監測”、“環境化學”和套用化學專業課程中的實踐教學內容有一部分可以作為套用化學研究室的研究課題,如“本地大氣污染物中SO2的變化量分析”、“工業和生活污水中重金屬含量的分析”、“水泥中二氧化矽、鈣、鎂等成分的分析”等,在教學和研究的過程中加以拓展和延伸,也可以將研究的成果適當結合到教學之中,對實踐教學起到補充和完善作用。
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力度的加大,本地湧現出了大量的企業,與化學和化工相關的項目紛紛上馬,如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造紙企業、皮革企業、中藥材加工企業、釀酒企業等等,隨著企業的發展和項目的實施,必將產生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環境污染、生態建設、退耕還林後續產業發展、中藥材加工與有效成分的提取、農村新能源如沼氣的開發與套用研究、馬鈴薯澱粉產業及澱粉廢水污染防治等等,這些為套用化學研究室的科研選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三年來,我們承擔的自治區科研項目有十多項,校級項目近十項。如安玉民主持的“固原市澱粉廢水污染狀況調查及治理途徑研究”、“寧南山區退耕還林後續產業發展研究”,劉立紅主持的“寧夏南部山區水資源利用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張波主持的 “寧南山區生態環境與環境保護研究”、“牛血中提取SOD的研究”,劉世巍主持的“有毒植物伏毛鐵錘生物活性及化學成分研究”,馬富主持的“結構可控的二氧化鋯介孔分子篩的合成與表征”,校級科研項目有“寧夏南部貧困地區人工乾草代替天然乾草的種植研究和開發研究”,“複合菌發酵雞糞除臭技術研究”。

課程建設

無機化學

課程是我院化學教育專業和套用化學專業的必修課,也是主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該門課程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它既承擔著中學化學與大學化學的銜接作用,又是學習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等其它化學專業課程的基礎。
“無機化學”是研究無機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規律和套用的一門學科,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無機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它包括無機化學理論課程和無機化學實驗課程兩部分。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中學化學學習的基礎上,較系統、全面地掌握無機化學的基礎知識,並獲得進行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通過各教學環節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獨立獲取化學新知識的能力,閱讀無機化學文獻的能力和分析、解決一般無機化學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的科學素質和創新意識,為學習後續課程打下良好基礎。
我院的“無機化學”課程在2005年被評為自治區高職高專精品課程,無機化學實驗室在2001年被評為自治區高等學校基礎課教學合格實驗室。

物理化學

又稱理論化學,是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從研究化學現象和物理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入手來探求化學運動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規律的一門學科。
《物理化學》課程是我校化工系化學教育、綜合理科、套用化學專業學生的重要技術基礎課。經過長期不懈的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在教學體系與內容、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套用、學生基本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物理化學》是化學類專業本、專科生的一門主幹基礎課,它對於學生科學思維、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該課程受到歷屆主管教學領導和課程組的高度重視,每年均選派教學經驗豐富、在科研方面又取得顯著成績的教師擔任該課程的主講,而且保持了主講教師隊伍的穩定和連續性。物理化學課程現有責任教授2名,副教授1名,講師和助教各1人。其中具有碩士學位的3人。
在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出版了既有通用性、普適性,又便於知識點組合的有特色的《物理化學自學輔導與練習》、《物理化學實驗講義》、《物理化學實驗報告冊》和《物理化學習題冊》,物理化學實驗考核方式曾被列為學校的典範,受到教學評估小組的表揚。《物理化學》課程2002年被評為校級合格課程。物理化學實驗室2004年經自治區專家評估組評為合格實驗室。

現任領導

院長 劉立紅
黨總支書記 雒國慶
副院長 劉世巍
副院長 吳茂江

學科建設

重點學科建設是高校工作的龍頭,重點學科發展水平是一所大學在國內外地位的主要標誌。對二級院系來說,是院系教學質量、辦學水平、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的重要標誌。重點學科建設是學校中長期建設的重要任務,抓住學科建設,就抓住了院系發展的關鍵。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在分析化學學科方向建設、學科梯隊建設、學科基地建設、項目建設、課程建設等幾個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一、學科建設現狀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現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學學科教學論、化學工程6個學科組,其中分析化學2008年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是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劉立紅教授。分析化學學科組現有專兼職教師24人,教授5人,副教授(含高級實驗師)9人,講師5人,碩士8人在讀博士2人,全國模範教師1名,自治區教學名師1名,校級教學名師1名,校級重點學科帶頭人1名。承擔著化學教育本科、套用化學本科、化學教育專科、綜合理科專科各專業及藥學、護理、臨床醫學專業的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分析化學重點學科組有化學分析、天然藥物分析、環境分析監測三個研究方向,2008年分析化學重點學科組共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核心18片。目前正在承擔2項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5項自治區自認科學基金項目,3項自治區高校項目和多項校級科研項目。
二、中長期發展規劃
1、分析化學重點學科建設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教育的“三個面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高等教育法》,在學校黨政領導下,以教學為中心,以普通本科教育為主,加強教學和科學研究,以化學教育專業為重點,以人才培養為根本。走學科結構、人才培養、教學質量協調發展之路。建立以育人為本、民主辦學、法德兼治、開拓創新的機制。立足寧南,面向全區,輻射全國,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敬業愛崗、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素質高、身體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把我院建設成為科研與教學相長、區內外知名的教學型院系。
2、目標和任務
根據我院學科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化學學科在校級重點學科的基礎上,力爭利用1-3年的時間成功申報為自治區重點學科,到2012年左右爭取申報分析專業碩士學位點。
三、短期目標
1、通過重點學科的建設,在課程建設上使分析化學課程由自治區精品課程向國家級精品課程邁進。
2、在學科建設上力爭將分析化學建成自治區重點學科和建成自治區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並力爭申報國家重點學科。
3、內培外引,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學科隊伍。通過內培外引,到2010年前後,爭取使分析化學學科組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含在讀)的教師比例達到25%左右。
4、完善政策,確保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工作上新台階。繼續完善並堅持科研工作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調動廣大教師投身科研工作的積極性。通過組建科研團隊,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工作,爭取在“十一五”期間實現獨立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突破。年教學、科技論文數量達到人均2篇以上,三大檢索系統收錄的文章每年達到1-2篇以上。同時,要繼續加強與各級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力量的聯合,積極爭取橫向課題,推動產學研相結合,努力興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加大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力度。
四、保障措施
1、精心凝鍊研究方向,形成自身優勢和特色。經過多年積累,已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研究要堅持業已確定的研究方向,並且要著眼長遠,不斷發展和創新,使特色更加鮮明,優勢更加突出。
2、切實抓好學科隊伍建設
(1)是學院將根據學校的學科建設發展規劃,科學地設立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幹等學科崗位,建立並完善一整套激勵、競爭與約束機制,積極為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促使學科跨越式發展,迅速提升學科的整體水平.
(2)逐步改變原有的學科隊伍建設模式,向“學科帶頭人+學術團隊”的建設方式過渡。圍繞重點學科建設、碩士學位點建設和學科基地平台建設的需要,組建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學術團隊,制定明確的學術團隊建設目標任務,實行學科帶頭人負責制。
(3)在5年規劃期內,逐步引進和培養學科帶頭人1-3名左右,學術骨幹3-5名左右,後備學術骨幹10名左右,並形成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保障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四是積極營造良好的有利於人才在各自舞台上大展身手的政策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和輿論氛圍,激發他們參與學科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科建設中的核心作用。
3、大力加強科學研究工作,以重大科研項目為紐帶,帶動學科快速發展
(1)認真抓好國家、自治區、固原市各類縱向課題的申報工作,要多方聯絡,及時獲取信息、積極攻關,提高命中率,確保立項數量和項目檔次有較大幅度提升。
(2)對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有重要顯示度的項目,應整合院系學科的力量,組織高水平科研團隊,聯合申報、聯合攻關。
(3)繼續做好申報各類科技成果獎勵的組織工作,爭取在獲獎數量與等級上有新的提高。
5、重視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要認真學習、借鑑、吸收國內外高校學科建設的經驗,努力促進我院分析化學學科建設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接軌,邀請國內外的著名學者、院士來校講學;創造條件與國內外的知名大學開展多層次、多方面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如聯合培養研究生、聯合承擔科研項目、互派訪問學者等,吸引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參與我院學科建設。通過加強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不斷提高我院的學術地位和社會知名度。
五、存在的問題
(1)實驗儀器設備陳舊而少,實驗室用房大大不足。基礎化學實驗室雖然獲得了省級合格評估,各實驗室有了較新的面貌,但實驗儀器設備仍然十分陳舊和落後。現僅有價值400萬元的儀器設備,還需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
(2)教學參考資料稀缺。我未設有資料室,近年來,也只購置了極少部分化學實驗操作錄像及優秀教學教案光碟。
(3)與外界交流少,教學、辦學能力有待提高。近年來,教師參加各類研討活動、學術交流活動甚少,業務能力提高緩慢。
(4)缺乏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和重大的科研項目。雖然近年來申請到了一些省部級科研,但在國家級的項目上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橫向科研活動也參與不夠多,項目不夠大。同時,由於對一些有意到我院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我們無法提供較好的條件(比如住房、實驗場所、儀器設備和科研工作時間等),反過來影響了我院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直接影響我院的科研工作。儘管我院教師十分努力,近年來發表的科研論文不少,但將研究課題深化和擴展方面受到限制,在套用研究和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方面更有待於加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