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圖書館

寧夏大學圖書館

寧夏大學圖書館始建於 1958年。1997年和2002年,原寧夏大學、寧夏工學院、銀川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含寧夏教育學院)、寧夏農學院先後合併組建新的寧夏大學,原四校圖書館也隨之合併為寧夏大學圖書館。 2002 年 8 月,逸夫圖書館開放使用,使寧夏大學圖書館從外部的館舍建築到內部的科學管理都邁上了新的台階。

歷史沿革

建館時間

寧夏大學圖書館始建於 1958年

發展歷程

1997年和2002年,原寧夏大學、寧夏工學院、銀川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含寧夏教育學院)、寧夏農學院先後合併組建新的寧夏大學,原四校圖書館也隨之合併為寧夏大學圖書館。

場館規模

館區組成

圖書館現由懷遠校區逸夫圖書館(一館)、文萃校區文萃圖書館(二館)和金鳳校區圖書館(三館)三部分組成,館舍面積總計3.6萬平方米。

館區面積

館舍面積總計3.6萬平方米。

館藏資源

館藏文獻

幾年來,圖書館的文獻建設呈現出了可喜的發展勢頭。截止2017年12月,全校共有紙質文獻185餘萬冊。其中,圖書館藏書140餘萬冊,各學院藏書45萬餘冊。圖書館藏有歷代古籍和再造善本古籍近5萬冊,其中《漢石例》、《香南精舍金石契》兩種善本先後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經國務院批准,獲得了文化部頒發的國家級珍貴古籍證書。目前圖書館正致力於古籍部的建設,積極推進館藏古籍的保護、整理和科學利用。

電子文獻

在電子文獻資源建設方面,我館現有中國知網(CNKI)、萬方知識平台、超星讀秀、超星百鏈雲、超星中文發現系統、Elsevier SD、Springer-Link、SCI、EI、Dialog等87個資料庫;電子圖書160餘萬冊;學術視頻1.7萬餘集。

特色收藏

自2008年以來,我館積極申報國家善本古籍保護項目,《漢石例》、《香南精舍金石契》兩種善本先後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獲得了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文化部頒發的證書。

館藏管理

管理系統

1999年圖書館引進了深圳大學的SULCMIS圖書管理系統,在完成普通中英文圖書和期刊回溯建庫工作的基礎上,實行了全館全面開架服務以及藏、閱、借一體化計算機流通管理體系。2008年圖書館計算機管理系統更新為江蘇匯文圖書管理系統,2013年進行了更新升級,進一步完善了圖書采編和流通借閱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圖書采編和流通借閱工作。圖書館在各校區建立了電子閱覽室,向讀者提供網路、光碟等電子信息的檢索和諮詢服務。為加強用戶教育,圖書館還開設文獻檢索等課程,並進行新生入學培訓,不斷提高用戶的信息檢索與利用素養,切實做好讀者服務。。

資源共享

我館重視文獻資源共享和交流工作,先後與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國家圖書館等單位開展了文獻傳遞/館際互借等業務活動。

社會認證

2009年,我館通過CASHL(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傳遞文獻數量位居西北五省(區)高校館第一、全國高校館第七。2010年我館被評為“全區圖書館公共服務先進集體”。

我館是寧夏高校圖工委秘書處所在單位。2009年成功舉辦了第三屆教育部高校圖工委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第二屆寧夏高校圖書館館員業務培訓班。2010年承辦了CASHL西北地區會議。我館主辦的“讀書論壇”系列講座在讀者中產生了強烈反響,收到了良好效果。2010年,教育部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管理中心批准我館為CALIS寧夏自治區文獻信息服務中心,2010年和2012年我館被評為“全區圖書館公共服務先進集體”。2013年,我館組建了學科服務團隊,並在部分學院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信息專員,對重點學科、重大科研項目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服務。

服務指南

館藏分布

自然科學一書庫

開館時間

圖書館名稱 庫(室)名稱 星期一至星期五 星期六、星期天
逸夫圖書館(懷遠校區) 社科一、二、三、四、五書庫,總服務台 8:00-22:00 8:30-22:00
報刊閱覽室
電子閱覽室
文津圖書閱覽室 8:00-11:45, 14:00-17:20 不開放
古籍特藏閱覽室 8:00-11:45, 14:00-17:20
自修室(區) 7:00-22:30
文萃圖書館(文萃校區) 理工農科一、二書庫,總服務台 8:00-22:00 8:30-22:00
報刊閱覽室
電子閱覽室
自修室(區) 7:00-22:30
金鳳校區圖書館(金鳳校區) 書刊綜合閱覽室 星期一至星期四8:00-11:45, 14:00-18:00; 星期五8:00-11:45, 14:00-21:30; 星期六8:30-11:45, 14:00-21:30; 星期天8:30-11:45, 14:00-18:00

地理位置

地址:寧夏銀川市西夏區文萃北街217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