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原悌

寧原悌

寧原悌,世稱寧諫議,公元644年出生於欽江縣,是唐朝官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寧原悌(644—728)

一名寧悌原,世稱寧諫議,欽江縣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44年)出生於欽江縣。 出生宦海門第,寧氏家族在當時的欽廉地區為顯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導蠻夷,開化族民。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間,寧氏“五世七刺史”。曾祖為廉州刺史,父封諫議大夫。

歷史

據史籍記載,寧原悌少年時期在郎濟山讀書,勤奮刻苦,青年時就顯出其不凡的才華。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會試考取進士,又參加宮廷賢良策試,當時應試者有1000多人,以成績優異排名第九,朝廷內外為之驚異。與張說、張柬之等名士同舉進士,官授秘書省校書郎。武后時授職校書郎,後累次升遷為諫議大夫。

唐景雲二年(771年),睿宗的兩個女兒入道,要為她們建立華麗寺觀,原悌以先朝為鑑,上書力諫,睿宗遂納而停建寺觀。在任職期間,積極參與國事諫議,其見解深得睿宗賞識。唐玄宗時,原悌以諫議大夫兼修國史,他胸懷坦蕩,秉筆直書。玄宗審閱所修史稿,見直書李建成李元吉唐太宗所殺的事,便曉喻說:“白馬求卿,黃金贖罪,以為如何?”原悌答曰:“周公誅殺管叔、蔡叔,季友鴆殺叔牙,雖然太宗不得已殺掉建成、元吉,這也是他們自取滅亡罷了。”由是得罪玄宗,於開元八年“忤旨去官”,被罷官還鄉。

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寧原悌死於欽江縣原籍,時年64歲,朝廷嘉其為官正直,乃詔發嶺南五府兵給辦喪事,葬在大墓山,隆重一時,並立祠於上蒙村,嗣後欽州、靈山皆有寧諫議廟。今縣狼濟山上有石室,是當年原悌讀書的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