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南街道

寧南街道

寧南街道位於南京城南,坐落於雨花颱風景名勝區南麓。街道現有4個社區和1個行政村,面積10.84平方公里,人口2.25萬人。

基本信息

寧南街道位於南京城南,坐落於雨花台風景名勝區南麓。街道現有4個社區和1個行政村,面積10.84平方公里,人口2.25萬人。近年來,為強化政府職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街道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就業才能安定,樂業才能安居”的政治高度,帶著感情,帶著責任,不斷引導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和上崗就業,為構建和諧寧南促進社會全面進步而努力。

強化組織領導

就業是民生之本,富民之要,是加快發展的內在動力。為此,街道領導高度重視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認真學習貫徹和落實省、市、區再就業工作精神,對勞動就業工作始終常抓不懈。成立了街道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強化“一把手”責任制,完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把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指標列入全年街道奮鬥目標,與基層4個社區、1個村簽訂責任書,分解落實該項指標,年終進行考核評分並作為考核基層單位的重要方面,有力推動街道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提高再就業服務水平

一是加強宣傳服務。由於歷史原因,我街道失業人員“

寧南街道寧南街道經濟普查員深入生產和經營場所
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沒有形成“就業-失業-再就業”這種動態從業思想觀念。針對這種情況,街道依託社區,利用社區學堂舉辦勞動政策法規宣傳、開辦就業指導培訓班,引導失業人員更新就業觀念,並藉助“送崗位進社區”等現場招聘會的機會,現場接受民眾的諮詢,大力宣揚新的就業觀念。利用社區宣傳欄、板報發布再就業信息,讓失業人員及時了解最新勞動保障政策和就業動態。街道將自主創業人員典型事例製作成展板,在節假日放在社區廣場展出,請創業明星現身說教,用典型事例來激發、引導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失業不失志,人下崗心不能下崗,發揮自身特長創業、再就業。二是健全電子台帳,強化就業信息服務管理。首先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情況實行動態管理,在摸清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基本信息的基礎上,將數據錄入電腦,並為下崗失業人員建檔,對其就業情況進行跟蹤服務,做到“四清“。建立健全下崗失業人員“四卡”,即:在領失業金人員跟蹤服務卡(申領表)、領取《再就業優惠證人員》跟蹤服務卡、就業困難人員跟蹤服務卡和小額貸款人員跟蹤服務卡,做到台帳、跟蹤卡、系統信息“三統一”。其次,提供空崗信息服務,以區就業服務中心信息為主,以街道、社區自采信息為輔,依託區勞動就業管理系統,為轄區失業人員提供及時、有效的空崗信息,對照用人單位用工條件,有的放矢地匹配勞動力,形成勞動就業信息資源共享。充分利用駐區單位資源,與他們保持密切聯繫與合作,與中興通訊、家樂家、歐倍德、麥德龍、蘇源等企業聯繫,企業用工優先安排本區域內的下崗失業人員。三是做好社會化管理服務。一是為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辦理髮放《就業登記證》、《再就業優惠證》,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和創業提供方便,使其享受到有關的優惠政策。二是為自主創業、已辦理《營業執照》、已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人員申辦小額貸款,扶持勞動者創業。三是開展失業金申領進社區工作,方便失業人員就近申領失業保險金,確保失業人員基本生活。

開拓工作渠道 

街道為解決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組織社區上門了解其擇業願望,優先推薦,符合條件的為他們及時辦理《再就業優惠證》,千方百計為他們排憂解難。

建立幫扶基金 

2003年街道勞動保障所建立了再就業幫扶基金,並試行運作。基金的籌集,一是街道財政撥款,二是基金募集,就業幫扶基金面向困難人群,為他們就業提供幫助和資金扶持,主要用於支持有關有關單位為街道轄區內困難人群提供就業崗位,扶持轄區內困難人群自謀職業,組織開展對轄區內困難人群勞動技能培訓,扶持基層保障站平台建設,對社區、村勞動保障工作進行表彰。為了管好用好基金,街道制定了實施細則,成立了基金管理委員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不斷進步,社會保障機制的進一步建立健全,街道將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補充新的救助政策,將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和被援助人的經濟效益,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開展系列活動

一是開展“再就業援助月”和“春風行動”,真情相助失業人員,成立了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活動的工作方案,圍繞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的活動主題,開展對再就業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的全方位服務。

二是開展各類培訓班,為轉變就業觀念,適應市場擇業要求提高技能進行免費培訓。街道舉辦了農村勞動力就業指導培訓班,對有學習願望的33人組織到區培訓班學習,其中學習插花的有14人,計算機操作13人,電焊工25人,服裝製版1人。

進一步加強站、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始終是街道的工作目標,推薦下崗失業人員重新找到工作,永遠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勞動社會保障工作任重道遠,在市、區局的領導下,街道將充滿信心擔負政府交給的職責,以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紮實做好各項工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率先實現“兩個率先”加倍努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