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價值

實現價值是費用績效指數。費用績效指數 Cost Performance Index (CPI)項目管理中費用管理領域中的名詞,是項目費用效率的一種度量。

實現價值概述

實現價值是費用績效指數。費用績效指數CostPerformanceIndex(CPI)項目管理中費用管理領域中的名詞,是項目費用效率的一種度量。

實現價值分析

實現價值分析是項目管理過程中經常使用的績效度量手段,是在對項目的範圍、進度和費用進行綜合測量的基礎上評價項目績效的一種方法。

實現價值分析涉及每項工作的3個關鍵值:

·計畫價值(PV):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工作上將要花費的獲得批准的費用估算部分。

·實際費用(AC):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所花費的實際費用(直接和間接費用的總額)。

·實現價值(EV):實際完成工作的價值。

實現價值分析作用

實現價值分析的基礎是建立在費用基準計畫,即確定計畫值之上的。費用基準計畫可以按月、季度、年等進行劃分。假定企業已建立了一個按月進行劃分的費用基準計畫,然後在每個季度做實現價值分析。一旦發現費用偏差為負值時,就及時採取糾正措施。那么就可能避免在年終決算時才發現虧本的情況出現。實現價值分析的核心是要把工作分解成小的和容易管理的單元,然後落實執行單位和各層次監管單位的職責。需要比較準確地估算出工作完成的百分比,則要建立一個規範的實現價值管理體系。

實現價值衡量尺度

計畫值(PV),實際費用(AC),實現價值(EV)綜合使用可以提供評價工作績效好壞的尺度。最常用的尺度是:

費用偏差(CV)

進度偏差(SV)

CV和SV這兩個值,可以轉化為效率指示器,反映任何工作項的費用與進度計畫績效:

費用績效指數(CPI)

進度績效指數(SPI)

CPI被廣泛用於預測完工時的項目費用。SPI有時與CPI一起被用於預測項目完工估算。

·完工時估算(EAC),即完成全部工作所需的費用。

費用績效的好壞跟費用是否超支是不同的。前者是產出和投入之間的比較,後者是實際費用和計畫值之間的比較。

計算公式

8thManage項目管理系統中包含了豐富的實現價值分析計算公式:

完成時預算(BAC)=已批准的自上而下預算(運營+資本-折舊)

計畫價值(PV)=(每個活動的BACx活動的實耗時間/活動工期)的累計

上述公式中的“實耗時間”是指從活動的“計畫開始日期”開始當統計當天為止實際上“已消耗”的時間。活動工期是活動的計畫開始日期到計畫完成日期之間的時間段。

實際費用(AC)=自下而上預算中的實際費用(運營+資本-折舊)

實現價值(EV)=(每項活動的竣工率x每項活動的完成時預算)的累加總計

  上述公式中的“竣工率”是根據企業級或項目級的“實現價值計算方式”規則來計算的。

費用偏差(CV)=實現價值–實際費用

進度偏差(SV)=實現價值–計畫價值

費用績效指數(CPI)=實現價值/實際費用

進度績效指數(SPI)=實現價值/計畫價值

完成尚需估算(ETC)=(已批准自上而下預算–實現價值)/費用績效指數

完成時估算(EAC)=實際費用+完成尚需估算

完成時偏差(VAC)=已批准的自上而下預算–完成時估算

完成尚需績效指數(TCPI)=(完成時預算–實現價值)/(完成時預算–實際費用)

竣工率(PC)=實現價值/完成時預算

  消耗率(PS)=實際費用/完成時預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