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岙鄉

富岙鄉

富岙鄉位於文成縣西部,距縣城27公里,西往銅鈴山景區,北連百丈際景區,南接岩門大峽谷,東經黃坦到文成縣城。原轄13個行政村,經規模調整後下轄9個行政村,共7225人,其中畲族人口1800多人。

基本信息

概述

富岙鄉位於文成縣西部,距縣城27公里,西往銅鈴山景區,北連百丈際景區,南接岩門大峽谷,東經黃坦到文成縣城。原轄13個行政村,經規模調整後下轄9個行政村,共7225人,其中畲族人口1800多人。總面積為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4223畝,其中水田面積2933畝,山林面積32227畝。
富岙鄉原來是有名的“苦岙”,帶著村民致富的熱切期盼,取名“富岙”。近年來,在富岙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富岙鄉大力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2004年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8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999元。

【效益農業】

農業是富岙鄉的基礎產業,富岙鄉人民立足資源優勢,發展效益農業。在蓮頭村、上保洋周岙底等村發展綠化苗木基地700畝,並由農民籌資成立富岙鄉第一家企業——文成縣綠洲花木有限公司,種植含笑、紅花木蓮等綠化苗木;吳岙、上保洋、培頭等村發展楊梅等水果基地,總面積達1200多畝;富康、蓋後、蓮頭等村種植浙貝母、太子參等中藥材50畝;散養土雞年飼養量近10萬羽,年產農家蛋20萬枚;養殖母豬500多隻,年出欄10000多隻仔豬;家家戶戶養殖肉兔,年出欄肉兔2.4萬隻。

【勞動力資源】

富岙鄉人素以吃苦耐勞,勤勞懇乾,淳樸善良而著稱,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勞務輸出是富岙鄉農村經濟收入的重要創造方式,290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為富岙鄉創造800多萬元的收入,占總經濟收入的50%,他們主要從事種菜、做鞋、工地粗工、服務等行業,少數人自己開店。近年來,隨著農民思路放活,引進一些訂珠片等來料加工業務,深受在家賦閒農村婦女歡迎,每月可為她們增加收入600元。實現富岙鄉農民在外地和本地兩種方式轉向非農產業。

【山地資源】

富岙鄉山多地少,有著豐富的山地資源,在百丈際鎮與富岙鄉交界位置,即56省道百丈際段與富岙鄉通鄉公路交界位置,有一塊待開發利用的山地,面積達200畝,可在此開辦無污染型生產企業。
 【交通環境】
富岙鄉每日往返縣城班車6班次,交通便利。積極實施鄉村康莊工程,投資350萬元,完成12公里通鄉公路水泥路面改造工程;投資283萬元,實施富岙至蓮頭至雙坑,紅星至培頭9.5公里水泥路面改造工程。至2005年底,將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實施富岙鄉蓮頭村至西坑鎮南坑村水泥路聯網工程,該路完工後,將使富岙鄉成為連線岩門大峽谷景區、銅鈴山景區、百丈際景區和劉基故里景區的交通樞紐中心,交通環境日益完善。
【農村文明】
實施“百村整治,十村示範”工程,建設農村文明新貌。編制鄉村建設規劃,並對農村環境進行整治,積極建設農村文明新貌;投資21萬元完成蓮頭村的飲用水工程;投資230萬元實施“千庫保全”工程—氓牛山水庫維修工程;投資52萬元完成有線電視聯網工程; 投資20萬元建設省級“東海明珠”文化工程,富岙鄉文化中心占地1600平方米,每年舉辦一期文化節,發掘富岙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民間文化資源,豐富人民民眾的業餘生活。紮實推進“先鋒工程”和“黨員富民工程”建設,創立了培頭、富康2個縣級五好村黨支部。富岙鄉人民民風淳樸,十幾年來未發生過刑事案件,是全縣5個無毒鄉鎮之一,為創建“平安富岙”打下良好的基礎。
富岙鄉在不斷努力中前進,在不斷開拓中發展,日益完善的交通網路,逐步發展的農村文明,豐富多彩的文化習俗,大片有待開發的山地資源,歡迎眼光獨到的你,有資金實力的你,有開拓精神的你,到富岙共創美好未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