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押

它是銀行之間事先約定的,在傳送電報時,由發電行在電文中加注密碼,以證明電報的真實性。密押防假是山西票號商人對所用匯票,為保證安全可靠,萬無一失,防止偽造假制所採用的一項理財謀略。密押(test key)一般在辦理銀行票據業務時常見使用。龍票是用精緻的紙質製作,長約23厘米,寬約10厘米,有四個折而:首面印有“券”字和一定的圖案,中間兩面印有豎格,用於書寫匯兌字號,銀兩數,年、月、日等內容,尾面印有“信行”二字。一紙匯票,承載成千上萬乃至上百萬兩白銀,此地匯出,以票作憑,到異地兌付,如何保證安全可靠,防偽防假,不出差錯,這是關係到票號的信用,關係到主顧資財不受損失的大問題。

概念

密押(test key)一般在辦理銀行票據業務時常見使用。

具體套用

密押防假是山西票號商人對所用匯票,為保證安全可靠,萬無一失,防止偽造假制所採用的一項理財謀略。

票號業是山西商人獨創的金融組織。票號是專營異地匯兌和存放款業務的。票號業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以前由運送現銀為主的異地結算方式,改革為由一紙匯票即可進行異地結算的快捷、簡便、易行的方式,並在匯兌過程中廣泛運用了匯票這種憑證信用的清算結賬形式。一紙匯票在此地匯款,到彼地兌出,如何保證其在運用過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就成為票號經營家們的一項舉足輕重的謀略。

龍票是用精緻的紙質製作,長約23厘米,寬約10厘米,有四個折而:首面印有“券”字和一定的圖案,中間兩面印有豎格,用於書寫匯兌字號,銀兩數,年、月、日等內容,尾面印有“信行”二字。匯票書寫後,要加蓋由三種圖案形成的印章,成為信用票據,交給匯款人。匯票分即票和期票兩種。即票是見票就兌付,期票是有約定的付款期。匯票有統一的標準、格式和填寫的內容,不能隨意塗改,更不能偽造假制,如有發現,要么匯票作廢,要么告官究治。隨著我國造紙術和印刷術的進步,匯票更加精緻和信用。

一紙匯票,承載成千上萬乃至上百萬兩白銀,此地匯出,以票作憑,到異地兌付,如何保證安全可靠,防偽防假,不出差錯,這是關係到票號的信用,關係到主顧資財不受損失的大問題。晉商票號的經營家們煞費苦心,精心謀劃,採取了書寫、密押、夾印等三項嚴謹的防偽防假措施。

(一)統一書寫字跡匯票是扎紙形式的,沒有存根和附聯,除用書信的方式通知對方號莊收交事項外,主要以匯票為據承匯兌付款額。這其中書寫字跡就成為一項識別真偽的重要手段。各票號和每個分號莊書寫匯票的人都是固定的,此人的字跡要通報各分號莊,使大家都認識他的字跡,能辨別他的字跡特點,一看匯票上的字跡,就能識別匯票的真假。如果書寫人更換了,再向各分號莊通知新書寫人的字跡與特點。這是中國毛筆書法藝術特技。一人一個樣,要想字字都模仿得像一般是不易做到的。後來大德通票號還規定,除了書寫匯票的人固定外,分號的經理還必須在匯票上親筆簽字,不準別人代書。這就在字跡的識別上,又增加了一層保險。

(二)使用防假密押山西各票號都創造了一套用漢字作符號的保密措施,用來書寫匯票上的簽發時間代號和匯款銀兩數目的密碼。這種保密辦法叫“防假密押”。每個票號所使用的密押符各不相同,而且還是不斷地變更的,只有本票號的賬房先生和掌柜知曉。下面以日升昌票號所使用過的“防假密押”為例,來辨識其中的奧妙所在。 銀兩數目代號:用“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後行”或“趙氏連城壁,由來天下傳”,各十個字,分別代表“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十個數目字。用“國寶流通”四個字,代表“萬、千、百、十”四個單位數。上列日升昌票號所使用過的漢字“防假密押”,是成組的句子,念起來順口,便於背誦,容易熟記。有的詞組、句子的內容,本身就是票號的“生意經”,如“勿忘細視書章”、“生客多察看”等,都是商業警句詞組,可以提高員工的警惕性,以免出差錯。有的是道德行為警句,如“昧心圖自利,陰謀害他人”等,可以提高員工的道德約束力,時刻提醒員工要做良賈誠商。下面用實例來解讀“密押”的奧妙。在日升昌票號博物館內保存著一張匯票,上面寫著“來國氏流“和”書害”六個字。這張匯票上書寫的六個字,對於不了解“密押”的人來說,看了很難理解其意,如同看天書。但是,我們用日升昌票號規定的“密押”來對照解讀,其內容便一目了然。“來國氏流”四個字,是代表匯兌柒萬零貳佰兩白銀。“書害”二字,是代表匯票匯兌的日期是十一月十八日。

(三)匯票紙內夾印匯票的印製,一般都比較別致,紙質上乘。每家票號在匯票首面都印有圖案,畫面各異,可用來辨別票紙的真假。更為特別的是,不僅在首面印有各家不盡相同的圖記,而且在匯票的摺紙內夾印有“水印”。水印形式,藏在紙內,平視時什麼也看不見,豎起來一照,即可發現紙內有夾印的內容。如平遙縣蔚泰厚票號的匯票紙,由平遙某廠特別印刷,其匯票紙內夾印有“蔚泰厚”三個字。其各分號所用之票紙,均由總號統一印製,不得另印,如果使用中壞了一張紙,必須寄回總號備數。如協同慶票號使用的匯票,是在湖南某廠特別印製的,看上去,不過是個扎紙,也沒有花紋格式,可是紙里暗印有“協同慶”三個字,把匯票豎起來一照,就看出來了。上述各家在匯票紙內夾印的“水印”,如同當今流通的人民幣百元券上暗印的毛澤東像,都是為防假使用“水印”夾在裡面的。

密押密押

各家匯票除了有上述三點防假防偽的特點外,各家票號使用匯票時,還都蓋有各號的圖章,圖章皆刻得很精細。匯票如果不慎遺失,原持票人可立即知會發出匯票的票號,同時向當地官府聲明作廢。如果盜賊用之,如同自投羅網;如是別人拾得,亦取不出款項,因為不知匯款時間和數額。匯款人遺失匯票,原開出匯票的票號有匯款時登記的存根,只要查證屬實,匯款是丟不了的。總之,山西各票號的匯票,山於都有一套嚴密的防偽保密措施,從而保證了主、客雙方的經濟利益,使用也很方便。票號存在的百餘年間,還沒有發生過假匯票騙取匯款的事件記載。匯票的使用,受到世人的稱讚。鹹豐三年(1853年)十一月九日的《革職留任江南河道總督楊以增奏》中說:“各省銀號匯兌銀兩,盈千累萬,僅以一紙為憑者,信也。”道光十八年(1838年),江蘇巡撫賀長齡《議複錢票有利無弊疏》中說:“所謂合券者,蓋即今日會票(“會”與“匯”通用),商既便於取攜,官亦籍省齎運,國民兩利莫善於此。”馮桂芬在鹹豐二年(1852年)的《用錢不廢銀議》中說:“今山西錢票,一家輒分十數鋪,散布各省,會票出入,處處可通。”由於各家票號對匯票管理十分嚴格,匯款兌付後,對使用過的匯票都進行銷毀,所以,後來很難找到使用過的廢舊匯票。如李宏齡在《同舟忠告》中講了這么一件事:“天津分號一夥友,因不經心,將兩張已兌付過的匯票,誤放在紙箱內。被發現後,立即銷毀,並責怪夥友違犯了號規。”山此可見,各票號匯票的管理是何等的嚴格。(自張輝《晉商謀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