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涼亭高級中學

宿松縣涼亭高級中學是安慶市首批重點中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新學習”實驗學校,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中央教科所“創新教育實驗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介紹

宿松縣涼亭高級中學是安慶市首批重點中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新學習”實驗學校,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中央教科所“創新教育實驗學校。學校創辦於1939年,歷經“涼亭河中學”、“安慶市宿松縣涼亭中學”的歷史演變。逐漸形成了現占地250畝,教學班75個,學生4500人的辦學規模。是長江中下游區中的一所“辦學校園、學習樂園、生活花園、居住家園”的全新“四園學校。

學校有一支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教職工隊伍。332名人中,有專任教師230餘人,其中,特級教師、研究員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188人;全國模範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市級骨幹教師、縣級骨幹教師66人;市、縣兼職教研員25人;收國家級、安慶市級表彰的教師163人次。

該校以“學生成材、特長鮮明;教師發展,與時俱進”為辦學理念。秉承“博學濟世”為校訓。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教學教學成績。

近幾年高考上線率都在10%以上,居安慶市前列。2001年高考文科上線率10%,理科上線率9%,居安慶市倒數第一;2002年文理科上線率均為8.7%;2003年文理科上線率為9.9%;2004年文理科上線率9.7%,本科上線率高達5%。學校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成果卓著。全校近三年有300餘篇教改論文獲國家、省、市級獎,564篇論文在各級報刊發表,五部教育專著出版。

近年來,學校先後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安慶日報》、安慶電視台、《安慶宣傳》等媒體多次報導學校先進事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許嘉璐等領導先後到該校視察工作,對該校辦學高度評價為“縣教育的一張名片”、“辦學楷模、人才搖籃”。

涼亭中學創辦於1958年,1970年成為完全中學,1984年在縣率先改制,1997年被省教委批准為藝體特色教育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2000名學生,112位教職工,其中高級教師20人,中級教師45人,本科學歷78人。

學校地處宿松北大門--涼亭鎮,北傍白崖古寨,南飲涼亭河水,東依烽火山巒,西望嚴恭石道。水秀水青,人傑地靈,鳥語花香,仙田稻酥,105、318、合九線穿鎮而過,青草坪、林陰道、柏油路隱在校中。

學校占地80餘畝,建築面積達兩萬平方米;擁有三棟教學,一棟集微機室、語音室、圖書室、閱覽室、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於一體的綜合大樓;一個標準的足球場,三個籃球場;多間音樂室、美術室,藏書達3萬餘冊。設施配套齊全,發展初具規模,曾榮獲“安徽省田徑訓練基地”、“安徽省電教I類達標學校”、“安徽省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市先進基層單位”、“縣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幾十年來,涼中堅持普通教育與特長教育同步發展的辦學方向,構建了“學校-班主任-學生-家長-社會”的教育管理網路。“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創新”已成為涼中師生共同的教育目標,“求知、求真、求是、成人、成才、成功”是學校工作的主旋律,“團結、奮進、務實、創新”是我們的校訓,“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我們行動的指南。教育教學成績斐然,教研教改蔚然成風。在1999年、2000年的高中教學質量評估中名列普高第一,一直以來被譽為“升學四大戶”之一,堪稱農村普通高中的典範。

新世紀賦予門涼中人新的使命、給予涼中人新的機遇,我們將謹遵校訓,苦練內功,堅持“兩條腿”走路,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向市級示範高中的目標挺進。

涼亭中學誕生在不平凡的歲月

她出現在大躍進戰鼓中,成長在“四人幫”喪鐘敲響之際,輝煌在科學春天的凱歌聲里。她在奮進中不斷發展,在發展中努力奮進。每一個歷史階段都寫出了新的篇章。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為形勢發展需要,教育必須加快發展,縣裡決定在涼亭地區創辦一所初級中學,開辦一個班,附設在涼亭中心國小。這是涼亭中學具體而微的雛形。至一九五九年秋季,才擴招三個班,由縣人民政府聘任王旦才同志為首任校長。教職工十多人,校址設在段祠。同時選址烽火山南麓,開展轟轟烈烈的建校運動。今天鱗次櫛比的高樓矗立,就是在當初的幾座紅磚平房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首屆學生是宿中、花中錄取之後的學生,文化知識等諸多方面也不言而喻。但通過老師們不斷努力,學生素質很快得到提高,隨後有了在地區學科競賽獲獎的學生,有在文體競賽中獲獎學生,一時間涼亭中學聲名鵲起。

一九六八年年底,在侯王三人的“公辦學校下放到大隊辦”的鼓譟聲中,已經是初具規模的涼中,被一分為三,老師、教具(除房子不能搬動外)等被分給河塌、趾鳳學校。這些人硬將從無到有,從簡陋到完善,從亂石荒山到花木茂盛的環境優美的涼亭中學,拆散得支離破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