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望

宿望,名詞,舊指素負重望的人 。

基本信息

拼音:sù wàng
釋義:舊指素負重望的人
探源:《晉書·山濤傳》:“時帝以濤鄉閭宿望,命太子拜之。”

詳細解釋

1. 素負重望的人。
《三國志·魏志·張既傳》“令 既 之 武都 ” 裴松之 注引 晉 摯虞 《三輔決錄注》:“﹝ 游殷 ﹞以子 楚 托之; 既 謙不受, 殷 固托之。 既 以 殷 邦之宿望,難違其旨,乃許之。” 宋 周密《齊東野語·趙信國辭相》:“ 趙葵 南仲 樞使, 陳韡 子華 參政,皆一時宿望。” 清 曾國藩《箴言書院記》:“ 湘 人官京師者,多同時輩流,其射策先朝,耆年宿望,凋散略盡。”
2. 舊時的聲望;素來的名望。
《資治通鑑·晉武帝泰始元年》:“帝乃追述 允 之宿望,稱 奇 之才,擢為祠部郎。” 元 劉祁《歸潛志》卷七:“朝議置益政院官,院居宮中,選一時宿望有學者,如 楊學士 雲翼 、 史修撰 公燮 、 呂待制 造 數人兼之,輪直。”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禮部有修明典禮、釐正文風之責,故秩宗清要,非儒臣有宿望者,不得濫竽其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