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大戰

宿北大戰

宿北大戰,是解放戰爭初期,在陳毅直接指揮下,我軍進行的一次著名戰役。我軍在陳毅司令員指揮下,遵照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指示精神,於十二月五日開始,在北起沂河,南至海鄭公路,東起來龍庵,西至運河,縱橫五、六十里的平源地區,集中一、二、四個、九縱及七師、八師的二十四個團的優勢兵力,抓住敵人較孤立突出的一路,採取東西夾擊的戰略部署,突然急襲的動作,對由宿遷之敵整編第一師,六十九師的六個半旅十三個團,逐個加以分割圍殲,經過連續五晝夜激戰,於十二月十八日勝利結束。

由來

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兵分四路向蘇北侵犯,從宿遷分兩路沿海鄭、宿新公路,企圖占領沭陽城和新安鎮。我軍於1946年12月13日至19日,在北起沂河、南至海鄭公路、東起來龍、西至馬陵山麓,縱橫五六十里的平原地,集中24個團的優勢兵力,展開了宿北阻擊戰。

在宿北大戰中,馬陵山的人民積極支前,先後有41萬民工參加轉運傷員和供應糧草、彈藥的任務。經過七晝夜的浴血奮戰,擊斃敵師長戴之奇,殲敵二萬六千餘人,取得了戰役的勝利。為此,中央軍委賀電號召華東全軍要以宿北戰役為例,力爭打大殲滅戰。

經過

一九四六年,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經過長期的內戰準備,於一九四六年七月,撕毀了停戰協定,對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在我華東解放區,蔣介石使用了六十二個旅的五十餘萬人的兵力,以十一萬餘人傷亡代價,在頭四個月中,侵占了解放區的大片土地,占領了淮陰等一些中心城市。蔣介石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悍然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在“偽國大”會議擬定了一個對華東解放區四路進攻計畫。從十二月十三日開始向我蘇北解放區四路進攻計畫。從十二月十三日開始向我蘇北解放區瘋狂侵犯,企圖首先奪取蘇北,打通隴海鐵路東段,切斷我蘇北、魯南兩解放區的聯繫,而後再犯山東。我軍在漣水大捷之後,敵人又重兵集團,多路、同時向我進攻。我軍在陳毅司令員指揮下,遵照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指示精神,於十二月五日開始,在北起沂河,南至海鄭公路,東起來龍庵,西至運河,縱橫五、六十里的平源地區,集中一、二、四個、九縱及七師、八師的二十四個團的優勢兵力,抓住敵人較孤立突出的一路,採取東西夾擊的戰略部署,突然急襲的動作,對由宿遷之敵整編第一師,六十九師的六個半旅十三個團,逐個加以分割圍殲,經過連續五晝夜激戰,於十二月十八日勝利結束。這次大戰,打跨了敵人四路進攻的主要一路。全殲敵人一個師,三個整編旅,一個步兵團,一個工兵團。在人和圩戰地上,擊斃敵六十九師師長戴之奇,活捉敵六十九師副師長姚少偉和十旅旅長黃保德。擊斃、擒俘敵官兵二萬一千五百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從而大大打擊了敵人囂張氣焰,結束了蘇北地區戰爭包圍。這是我華東、山東野戰軍付出代價極小,而獲得的占果最大的一次戰役,指揮這次戰役的是陳毅司令員(兼政委)、粟裕、張雲逸副司令員,陳士榘參謀長,唐亮政治部主任。

宿北大戰勝利告捷,陳毅司令員滿懷勝利豪情揮筆題詞一首:“敵到運河曲,聚殲夫何疑?試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

"宿北大戰"勝利60周年活動在新沂舉行

2006年11月28日,紀念“宿北大戰”勝利60周年活動在新沂市隆重舉行。陳毅、粟裕、譚震林等將帥親屬,南京軍區、江蘇省領導,參戰指戰員、支前民工代表,全國、省新四軍研究會代表及新沂幹部民眾千餘人參加。南京軍區參謀長趙克石中將、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孫安華出席並講話。

60年前,從1946年12月15日開始,華中、山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譚震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指揮下,遵照毛澤東同志關於“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原則,集中24個團約10.5萬的優勢兵力,在馬陵山麓及附近地區,對敵人發起攻擊,經過七天七夜的頑強拼殺,一舉全殲國民黨整編第69師約2.1萬人,重創國民黨王牌師——整編11師,開創了解放戰爭初期全殲國民黨整編師的光輝範例。這次戰役成為整個華東戰場的轉折點,並對全國解放產生了深遠影響。

陳毅元帥次子陳丹淮代表老戰士親屬,追述了宿北大戰的作戰過程。

宿北大戰宿北大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