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無長物

引申出"別無長物"這個成語,原指做官廉潔,現常用來形容生活窮困,一無所有。

出處

《家無長物》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唐代房玄齡等著《晉書·王恭傳》亦載有此故事,言王恭對王忱說“我平生無長物”。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引申出了"別無長物"這個成語,原指做官廉潔,現常用來形容生活窮困,一無所有。

原文

王恭從會稽①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②因語恭:"卿東來③,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即無餘席,便坐薦⑥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④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⑤"

注釋

① 會稽:會讀kuài。古郡名,今浙江紹興。

② 簟:讀diàn(店)竹蓆。一說是細草蓆。

③ 東來:從東方歸來。

④ 丈人:古時候卑幼稱尊長為丈人,後人專以之稱妻之父。

⑤ 長物:長chang,多餘的東西。

⑥薦:草墊子。

⑦因:於是。

⑧及:給。

⑨悉:了解。

翻譯

王恭從會稽回到家裡,王大去看望他。看見王恭坐著一塊方圓六尺的竹蓆,王大便對王恭說:"你從東面回來,所以有這種物品,給我一領吧。"王恭沒說話。王大去後,王恭便將自己坐的那領竹蓆派人送給了他。而他自己沒了竹蓆,便坐在草蓆上。後來王大聽說了這件事,很是驚訝,對王恭說道:"我以為你有許多,所以才向你要,哪知……"王恭笑道:"您不了解我,我做人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

作者簡介

劉義慶 劉義慶

劉義慶,字季伯(公元403—公元444),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文學家。南朝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時期15-30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的典籍。 〔二〕荊州時期30-37劉義慶擔任荊州刺史,頗有政績。荊州地廣兵強,是長江上游的重鎮,在此過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時期37-42劉義慶擔任江州刺史與南袞州刺史,38歲開始編撰。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後因疾還京,卒年四十一,謚康王於42歲病逝於建康(今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