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石山景區

宴石山是廣西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南流江畔石弓灣渡口,距縣城30公里。該風景區以宴石山為中心,宴石寺為首景,占地面積2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有天然石橋通崖上,石橋全長100米,跨度60米、高30多米,厚10米, 號“天仙橋”。景區內群山連綿,層巒疊翠,異彩紛呈,形象逼真:馬騎石形如牧童騎馬,龜頭山象千年神龜翹首望青天,象鼻山伸飲江水,美女獻花趣味橫生,金雞報曉山活靈活現。

地理位置

宴石山景區是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廣西博白縣西部的頓谷鎮石坪村,距離縣城30千米,距水英二級公路8千米。

景區結構

景區面積24平方千米,核心區面積7平方千米。周圍群山連綿,層巒疊翠,南流江從景區蜿蜒而過,兩岸翠竹垂柳,綠樹成蔭,構成了奇特美妙的自然風光。主要景點有:堪稱“天下丹霞第一橋”的宴石大仙橋;始建於唐鹹通六年(865),廣西年代最久遠的寺廟——宴石寺;建於東漢廣西最早的道觀——紫陽觀和雕刻於隋末唐初廣西現存最早的摩崖造像。此外,還有許多極其罕見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遺蹟,如“燭光照古剎”、“左青龍右白虎”、“大小仙橋”、“陰陽巨石”、“一線天”、“出米洞”、“古城”、“仙竹梯”、歷代石刻等等。據《粵西金石略》的《新開宴石山記》所載,在宴石山的臨江處曾鑿有約五丈余高的佛像一座,未窮何年代所鑿,遺憾的是,此巨佛在清末或民國初已坍塌落入江中。20世紀50年代末,宴石寺被毀,1988年重修。修復後的宴石寺重振大名,四方遊客如雲,每年年初,信徒、遊客自發形成朝拜廟會,農曆正月初三達到高潮,多時達3萬人以上,少也有2萬多。現已開闢有古寺朝拜、丹霞覽勝、南流泛舟等旅遊項目。

景區景觀

博白古八景之首,玉林市十大景區之一,典型丹霞地貌。景區山體多為方山,頂平而開闊,有“山如方石”之喻。宴石山因山頂平坦能擺千餘桌宴席,故而得名。整個景區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集山、水、岩、洞、泉、寺、園於一身,具有山峰秀、岩洞奇、石頭美、江水清等特點。屬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遊區。

宴石寺

宴石寺:位於宴石山南麓,唐鹹通六年(865),唐節度使高駢征南詔,途經此地所建,後經南漢都監劉崇遠擴建,號“覺果禪院”。寺的南面有兩石筍,高數丈,恰似一雙紅燭對寺而燃,構成“燭光照古剎”自然景觀。

宴石仙橋

宴石仙橋:又稱姐妹仙橋、大小仙橋。位於宴石山南1千米南流江兩岸。大仙橋長100米,內空最大跨度84.9米,寬6米,高32.3米,厚15.2米,據全國丹霞地貌專家考察認定,該橋為丹霞地貌中跨度、高度、橋面寬度最大的天生橋,堪稱“天下丹霞第一橋”。小仙橋與大仙橋隔江遙相呼應,據說在江中還有一座水上仙橋,枯水期隱約可見,三橋並立,令人叫絕。

一線天

宴石山有一線天,亦名“一線曙光”。人在山底,仰首張望,昭昭一線,長可半里,故曰“一線天”。穿梭于山之西的南流江,如翡翠如玉帶如明珠,鑲嵌在宴石山的險峰奇谷中。乘車出城來到南流江畔,碧水丹山眼來。看著碧綠江水,水光瀲灩,水抱著山,山繞著水,水映著山,山襯著水,不覺怦然心動。走進宴石山,可逐一領略其特有的迷人風采。

洞穴

宴石山南的懸崖崖壁下有“洞天”、“洞池”兩岩洞,傳為陳越王大宴群仙處。岩皆盤石壁立,高近百多米,因陳越王宴於此而得名宴石。公元865年,唐鹹通節度使高駢奉旨率兵南征南詔,途經此地,分別塑佛像於“洞天”和“洞池”內,創建了宴石寺,已有1100多年歷史。此寺因石洞體積所限,規模不大,氣勢卻甚雄偉。宴石寺是廣西境內第一個建立起來的佛教寺廟,所以被稱為“廣西第一寺”。南漢乾和十五年,都監、鹽鐵運使劉崇遠對此廟曾重新修建,用鐵鑄釋迦牟佛像、十八羅漢、五百阿羅漢置於廟中。南漢帝劉晟頗信佛,劉崇遠請其命名並賜墨寶,即命宴石山為“鷲峰”、宴石寺為“覺果禪院”,並親筆書之,大室元年﹙957年﹚鑿成,二年立碑以紀其事,碑文尚存。當你走進寺門,迎頭可見“鷲峰”的石刻,筆跡已模糊不清,洞內械壁“覺果禪院”蒼勁有力的筆跡保留。宋朝宰相蔡京的第三子蔡絛,被貶白州時曾到此瀏覽,洞右壁的“人間天府”四字即為其所題。

洞外樹木四季常青,洞內冬暖夏涼,風雨不透,是天然的療養之地。宴石寺歷代均出名僧,名聲遠播。石寺洞天,內有寺廟稱為“靜默堂”,亦為劉崇遠所建。寺頂半壁上有竹梯,據道光版《博白縣誌》記載:“寺頂半壁中人跡不能至,有竹梯一具,不知置自何時,詢近百歲老人稱,幼時已見如此,又詢故老亦然。常經風雨漂剝,久不傷壞,亦神物也。”此梯猶存。由此看來,在雍正王朝出生的人眼見此物存在了,它的壽命至少超過五百年以上,稱為“神梯”亦不為過。寺的南面有兩竹筍,高30多米,巍然屹立,猶如兩支特大無比的蠟燭,正向宴石寺神仙宴會點燃。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解放前,宴石寺煙火頗盛。20世紀50年代,宴石寺被拆毀。1988年鄉民籌資重建。

歷史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神仙叫陳越王,看到宴石山西枕青波,南連翠嶂;曉則輕雲簇白,晝則遠樹攢青;百丈懸崖,清泉飛灑,澗邊花紅。特別是山頂廣闊平坦,就是擺千把桌酒席也綽綽有餘。於是他在宴石山頂大宴各路神仙及諸侯,商討振興華夏大業策略。因此,後人稱此山為宴石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