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戎州楊使君東樓

宴戎州楊使君東樓

《宴戎州楊使君東樓》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作品原文

勝絕驚身老,情忘發興奇。

座從歌妓密①,樂任主人為。

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②。

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

作品注釋

【鶴注】《唐志》:戎州,本犍為郡,與嘉州皆犍為地。公以永泰元年五月去成都之嘉戎。詩云“輕紅擘荔枝”,當是其年六月作。黃山谷在戎州有食荔枝詩云“六月連山柘枝紅”,可知荔枝熟於六月也。《元和郡縣誌》:戎州,古僰國。《全蜀總志》:東樓在敘州府治東北,唐建。

(突說驚奇,見喜出望外。中四,宴中景事,承發興奇。末二,樓上有感,應驚身老。勝宴而自驚身老,惜非少壯也。忘老而發興特奇,忽逢樂事也。兩句輾轉說來,意思沉著。坐從妓密,寫出年少痴心。樂任主為,曲盡妖姬媚態。山谷云:拈酒孽枝,此主人使歌妓為樂也。笛聲無解於愁思,蓋衰年漂泊之感,終有不能忘情者矣。)

①潘尼《琉璃碗賦》:“榮密坐之曲宴。”重碧,酒色。輕紅,荔色。《社臆》引《藝海泂酌》云:敘州官醞名重碧。戎州,即敘州。曹植《七啟》:“蒼梧縹清。”註:“縹,深碧色。”趙曰:二千石設筵,豈有酤酒者,當從歐公作拈為正。元微之《元日》詩:“羞看稚子無拈酒。”白樂天《歲假》詩:“歲酒先拈辭不得。”則拈酒乃唐人語也。蕭子顯詩:“濃黛輕紅點在色。”

②《寰宇記》:戎州僰道縣有荔枝園。郡國志:僰僮之富,多以荔枝為業。《唐書》:戎州土貢荔枝煎。白居易《荔枝圖序》: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蜀都賦》:“傍挺龍眼,側生荔枝。”趙曰:荔枝雖有數種,而膜皆帶粉紅。黃山谷《在戎州》詩:“試傾一杯重碧色,快剝千顆輕紅肌。”皆用此詩語。

盧元昌曰:公詩中慣用為字作韻腳。如《贈畢曜》曰“顏狀老翁為”,此為字下得苦。《孟冬》詩曰“方冬變所為”,此為字下得微。《遂王侍御》曰:“此贈怯輕為”,此為字下得逸。《偶題》曰“餘波綺麗為”,此為字下得雅。《復至東屯》曰“一學楚人為”,此為字下得傲。《和少府書齋》曰“書齋聞爾為”,此為字下得蘊藉。此曰“樂任主人為”,此為字下得跌宕。

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