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天主教堂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艾儒略接任宣化總堂神父後,完成了這座總堂的全部修建工程。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都士良神父將該教堂擴建。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七月該堂被義和團焚燒。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用庚子賠款1萬兩白銀重建宣化大堂。使用面積909平方米,可容納2000多人做禮拜。大堂系哥德式建築,脊高21米,兩座鐘樓尖高26米。設計獨特,工藝精細,內部結構別致。彩繪圖案古樸嚴肅。總體布局為十字架形,磚木青石結構。設計獨特,工藝精細,內部結構別致。大堂為面南朝北。堂內北部設祭台三座,正面是正祭台,東西兩邊設若瑟祭台各一座。祭台下面設有欄桿,祭台後端至欄桿處長14米。欄桿裡邊是神父做彌撒行聖事之地,欄桿外邊是眾教徒頌經祈禱的地方。
從大堂正門進入,16根灰白石柱矗立兩邊。從大門至欄桿處,全長37米。石柱中間的通道寬6米有餘。屋頂猶如蒼穹,石柱到屋頂,全由四個石拱砌成,跨度6.3米,堂內頂棚呈弧形,系由木板合成。大堂正面有三門,祭台的東西兩側是更衣所,各設一門。全堂共有11座門同時可以進出。1980年教堂開放,1988年重新修繕一新。
80年代歸還教會後,教友們在已故陳化育和張德正二位神父的領導下進行了較大的修復工程,1986年10月份完工。為慶祝宣化天主堂“光榮十字架大堂”建堂100周年慶典,王治海神父經多方籌款,綜合大家的意見,於2003年3月至7月對大堂進行了又一次大修。宣化天主堂經兩次修復之後,目前基本保持初建時的風貌。教堂為哥德式建築風格,和北京的西什庫教堂很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