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主義哲學思想

iden den Peikoff),蘭德展開了客觀主義運動以散布他們的哲學觀。

蘭德的客觀主義哲學包含了形上學、科學哲學、倫理學、美學。簡而言之,客觀主義主張世界上存在著獨立於心靈之外的現實,而個人則透過他們的感官知覺與這些現實接觸,他們透過理性或是“沒有矛盾的識別”(non-contradictory identification)處理所接收到的數據,並進而將其轉化為知識,而一個人生命中適當的道德目的便是追求他們自身的幸福或是“理性的私利”,也因此唯一一個與此道德觀吻合的社會系統便是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制度(聆聽蘭德如何解釋客觀主義哲學 )。
知名的客觀主義者還包括納達涅·勃蘭登(Nathaniel Branden)夫妻、阿倫·格林斯潘、列奧那多·培可夫(Leonard Peikoff),蘭德展開了客觀主義運動以散布他們的哲學觀。
1、哲學根源
蘭德的哲學觀受到亞里士多德的極大影響。一些人注意到她的哲學與尼采的類似性,她也強烈批評康德的某些觀念。蘭德也稱她受到了約翰·洛克的影響,洛克將個人“擁有他們自身”的理想概念化,個人也都有權利擁有他們勞動生產出的產品,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自然權利。更具體的說蘭德的哲學是屬於啟蒙時代以及理性時代的哲學。她偶爾也會讚揚一些特定的哲學家,如斯賓諾莎、阿奎納等。她似乎也相當欣賞美國的理性主義哲學家勃蘭德·勃蘭夏(Brand Blanshard),勃蘭夏就如同蘭德一般,認為“(理性和理性行動)在過去兩千年里,從來沒有過像這半世紀以來這樣遭受如此之多、如此之嚴重、而如此之漫長的激烈攻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