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貫徹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

前言

宜賓市貫徹《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 [1]

為貫徹《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39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4〕67號)精神,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貫徹實施意見。

一 、加快構建全省通江達海交通樞紐中心

深入實施“立體交通大會戰”,充分發揮長江運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優勢,加快推進航道治理,統籌我市鐵路、公路、航空建設,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鐵水聯運、空水聯運等多式聯運發展,加快構建全省通江達海交通樞紐中心,增強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支撐力。

(一)加快實施航道等級提升工程。加快推進長江宜賓至重慶段228公里(其中宜賓境內約100公里)航道整治工程,將航道等級由III級提升至II級;長江上游宜賓至水富段30公里航道整治工程,將航道等級由 IV級提升至III級。配合推進岷江龍溪口至宜賓段81公里航道整治工程。

(二)加快推進港口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積極推進專業化、規模化和現代化港口建設,加快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宜賓港志城作業區散貨泊位工程建設,做好重大件泊位運營工作。配合推進宜賓港—瀘州港整合。

(三)加強過江通道建設。統籌規劃建設過江通道,加強隧道橋樑方案比選論證工作,充分利用江上和水下空間,推進鐵路、公路、城市交通合併過江,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和岸線資源。加快推進豆壩、普和金沙江、羅龍、南溪公路過江通道,白塔山、鹽坪壩城市道路過江通道,綿遂內宜鐵路、江安第二公鐵兩用過江通道等8座橋隧項目前期工作,在2015—2017年間逐步開工建設。

(四)大力推進鐵路建設。以快速鐵路和國家幹線鐵路為重點,發揮鐵路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骨幹作用。全面推進成貴鐵路項目建設,力爭川南城際鐵路、隆黃鐵路2015年開工建設,加快推進進港鐵路、宜西鐵路、渝昆鐵路、天府新區新客站至仁壽到宜賓鐵路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宜賓至西昌鐵路項目納入國家《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力爭“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宜西鐵路、渝昆鐵路。

(五)完善公路運輸網路。以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為骨架,加快完善市與縣、縣與縣、資源地和城鎮與產業園區之間公路運輸網路。加快推進宜敘高速、宜昭高速、繞城高速西段等在建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儘快開工建設宜畢高速、仁沐新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宜攀高速、宜賓至仁壽高速、南溪至內江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縣鄉連通路、資源開發路、旅遊景區路、山區扶貧路建設,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

(六)加快民航機場建設。加快宜賓新機場遷建項目前期工作推進,爭取2015年全面開工建設。研究論證宜賓通用航空機場建設項目。依託空港資源,建設宜賓市空港經濟區,大力發展臨空經濟。

二、積極推進長江上游商貿物流中心建設

(七)積極打造長江上游商貿中心。按照城市商業多層分級模式,引導形成“兩核、五圈、三新、兩翼、七節點、十街區、一體系”的商業布局體系。依託宜賓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綜合交通樞紐,著力建設培育一批服務輻射範圍廣、具有區域重要影響力的商品交易市場。大力培育扶持本地商貿流通企業,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商貿流通企業。通過提供融資擔保、信用保險、公共服務平台、放寬市場準入等措施,支持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提高組織化、專業化程度,開展特色經營。積極開展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大力實施電子商務提升工程,支持有條件的專業市場、購物中心和連鎖超市等建設網上商城,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加快現代物流技術、裝備的運用和更新,支持建設跨區域物流信息服務平台,積極發展鐵水聯運、江海聯運、公鐵聯運等多種聯運方式,提升物流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八)積極打造長江上游物流中心。依託綜合運輸網路和運輸大通道,著力構建全市1個物流園區、6個物流中心和14個物流配送中心的三級物流節點體系,形成以長江水運為特色的、具有獨立運作能力的綜合運輸網路平台。依託宜賓港志城作業區建設輻射吸納川滇黔以及長江上游地區的樞紐型臨港物流園區,大力發展貨櫃、滾裝、重大件、散貨倉儲、中轉和鐵公水多式聯運服務。加快引進國內外大型現代化物流企業,鼓勵本土企業通過模式創新、流程再造和服務延伸,加速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依託我市傳統優勢白酒產業、農特產品、發達的化工產業、豐富的礦產品儲備以及完善的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勢,培育發展專業性物流產業。

三、加快推進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建設

(九)構建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在積極設立和發展村鎮銀行、本土商業銀行的基礎上,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加快吸引銀行、證券、信託、基金、金融租賃等金融機構來宜設立分支機構,豐富市場競爭主體,增強市場活力,不斷滿足地方融資需求。加快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和準金融機構的發展,形成層次豐富的多樣化金融機構體系。

(十)豐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完善以信貸、債券、股票為主體的金融市場體系。一是擴大信貸規模和引導信貸投向。積極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宜賓的信貸投放,引導銀行信貸資金對我市酒類、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化工輕紡、機械製造等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以及小微企業、“三農”等社會經濟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二是充分發揮宜賓市六大產業基地優勢,鼓勵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融資,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拓寬金融機構資金來源渠道;三是鼓勵和支持企業上市,通過配股、增發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直接融資,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機構健康發展,引導我市中小企業利用股權投資機構融資。

(十一)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擴大銀行信貸抵質押擔保物範圍,積極推廣新型信貸產品和信貸模式,利用新型服務手段,滿足多元化的個人或企業金融服務需求。創新直接融資方式和外匯業務,加快保險服務創新,大力拓展保險新業務領域,實現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融合發展,提升保險服務水平。擴大農業保險覆蓋區域和試點品種,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方式,促進信貸資金支持“三農”。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

(十二)最佳化環境,加強區域金融合作。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最佳化政務環境,完善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廣現代化的支付結算方式,建立和完善引進外來金融人才的激勵機制,不斷最佳化我市在政務服務、社會信用、金融基礎設施、人才方面的金融發展環境,在健康有序的環境中,積極建立宜賓與川南其他城市金融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促進城市間金融要素自由流動與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區域金融合作與協調發展。

四、加快打造“六大基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十三)做大做強宜賓名優白酒產業發展基地。繼續保持和提升宜賓在全國白酒行業中的領先優勢和核心地位。實施以五糧液為龍頭,培育壯大高洲、敘府、紅樓夢、華夏、竹海等“十朵小金花”,形成“大企業引導、強品牌主導、高質量支撐、多項目推動”的發展格局,重點提升“五糧液”的龍頭地位和“宜賓酒”區域品牌的質量形象,引導和加強規模以下企業資源整合與重組,培育一批優勢品牌和特色品牌。以白酒產業的發展帶動宜賓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三化聯動”的進程,讓“中國酒都”名片譽知中外。力爭到2020年,將宜賓建設成“世界頂級名優白酒核心基地”。

(十四)積極構建四川能源綜合開發深度利用基地。緊緊抓住宜賓是國家確立的水電、火電、核電綜合發展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依託豐富的能源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打造特色鮮明、支撐性強的三大能源集聚區(西部水電能源集聚區、南部能源礦產集聚區、北部載能與蓄能產業集聚區),建設各具特色的六大重點能源基地(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大型發電基地、頁岩氣示範基地、西電東送重要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基地),開發建設重大能源項目,推進我市能源綜合開發深度利用,力爭打造全國重要的特高壓中心、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四川省最大煤炭和火電基地,將宜賓建設成為四川能源綜合開發深度利用基地。

(十五)積極打造宜賓先進裝備機械製造基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以周邊縣(區)工業園區為支撐,著力打造汽車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車製造產業鏈、石油石化(含頁岩氣)裝備製造產業鏈和清潔高效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鏈等三大產業鏈條;培育智慧型製造裝備、做強基礎配套產業、拓展生產性服務業,將宜賓先進裝備機械製造基地建設成以三大產業鏈條、智慧型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為特色,整體競爭力強的長江上游、川滇黔最具活力的高端裝備創新、製造和服務基地。

(十六)大力培育宜賓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切實把握新一輪技術革命動向,搶抓國家和省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歷史機遇,結合我市資源特色和優勢,以中核建中、驚雷科技、盈泰光電、四川馬爾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和普什集團、天原集團等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技術研發和套用的一大批企業為依託,重點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和生物產業。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R&D經費支出,大力引進和培養高端技術型人才,重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技術中心和以國內領先水平技術為支撐的重點產品,著力把宜賓打造成為四川省乃至我國西部地區具有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十七)加快推進宜賓新型化工輕紡建材基地。充分利用我市的資源優勢、工業存量資產優勢和區域優勢,積極改造提升粘膠纖維、氯鹼化工、精細化工、綠色水泥、林竹紙等我市傳統優勢產業,重點培育醋酸纖維素、新型節能建材、磷酸鹽、特種玻璃、陶瓷、醫藥、玄武岩纖維、油樟深加工等有區域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突出技術創新,改進工藝技術,最佳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力爭把宜賓打造成四川省乃至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新型化工輕紡建材基地;同時建設世界維卡纖維研發生產基地、中國西部精細化工基地和中國西部新型建材生產基地。

(十八)積極建設宜賓綠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做大做強糧油、肉類、蔬菜和水果產業;做精做細豆製品、茶葉和竹食品產業;培育與建設綠色食品精深加工配套產業,以項目推進方式實施領軍企業培育、工業園區集聚、市場品牌引領、原料基地建設、食品安全保障、人才技術支撐和關聯產業帶動等重點任務。到2020年,建設成為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川滇黔結合部綠色食品加工業的引領者,力爭成為具有示範效應的西部綠色生態食品谷。

五、推進產業轉型、創新發展

(十九)緊扣“六大基地”建設實施產業轉型、創新發展,著力集約集群化發展。做強市場主體帶動“六大基地”建設,努力打造具有強大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把培育新的規模以上的企業作為重點,形成一大批技術先進、擴張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規模以上骨幹企業。延長產業鏈壯大“六大基地”建設,依託重點骨幹企業,通過產品、技術的垂直延伸和橫向互動配套,整合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形成市場分工明確、協作互補的產業鏈條。立足項目支撐“六大基地”建設,深入實施項目推進戰略,瞄準國家投資方向和政策取向,突出市場導向,儲備、爭取、引進和實施一批與“六大基地”緊密關聯的重大產業項目,以大項目、大產業支撐大基地。創新驅動引領“六大基地”建設,大力實施企業技改擴能,加強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推動一批重點成果轉化落地。

(二十)堅持兩手抓加快宜賓產業轉型、創新發展。一是提升傳統產業核心競爭力,著力做強比較優勢。充分發揮五糧液世界品牌的引領作用,著力打造“宜賓酒”地理品牌,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和市場行銷力度,走多元化發展道路。轉變生產經營模式,在培育大企業、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和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上轉型升級,著力推進煤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支持天原、絲麗雅、中核建中等大型骨幹企業進入資源開發領域,促進豐富的資源與技術、人才、資本等融合,催生一批大產業、大企業、大項目。圍繞“綠色宜賓、質量強市”,培育名優產品,加強品牌創建,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品牌競爭力。二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推動建立我市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聯盟,爭取將四川驚雷科技產業園、國家精密模具與特種材料集成製造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等建設成為國家、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加速推進頁岩氣勘探進度,創新頁岩氣開發機制,儘快形成產能,促進資源就地轉化利用。同時,廣泛運用先進實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名優白酒、綜合能源、先進裝備機械製造、新型化工輕紡建材、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等產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通過優質增量投入帶動存量調整,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三是突出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鼓勵企業從生產加工向研發設計、售後服務、使用全過程延伸,促進制造業企業加快剝離或外包非核心業務,實現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互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重點面向產業聚集區和優勢企業,啟動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台。大力發展以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形態及包裝設計等為主的工業設計產業。

六、建設長江上游輻射吸納川滇黔區域中心城市和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二十一)構建長江上游輻射吸納川滇黔區域中心城市。圍繞構建長江上游輻射吸納川滇黔的區域中心城市,按照“一極一帶兩軸”城鎮體系和空間布局,著力加快臨港新區、岷江新區、南部新區、三江口區域、南溪濱江新區、宜賓縣城北新區等區域建設,全面加快中心城區路面黑化、環長江旅遊景觀大道建設,不斷拉大城市骨架、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二十二)促進川南城市群一體化。立足宜賓的區位優勢,強化中心城市錯位分工,重點發展物流、商貿和金融等現代綜合服務功能,發揮西聯攀西經濟區、南聯雲貴橋頭堡的樞紐作用。加強對川南地區和攀西地區的橫向服務擴展,共建“陸-江-海”樞紐,便捷服務川渝腹地。加強優勢領域的強強聯合,統籌推進岸線開發以及港口、城鎮和產業園區建設,推進與瀘州水陸聯運和臨港產業合作,加強沿江兩岸快速通道和過江通道建設,促進沿江城鎮和陸域腹地聯動發展;共同推進長江、岷江、金沙江航道治理,加快推進宜賓港—瀘州港兩港整合;通過加強白酒產業抱團發展,共同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區。

(二十三)全面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力爭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左右,基本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與全國差距進一步縮小。配合省上做好《川南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明確宜賓在川南城市群中的發展目標、空間結構、城市功能定位等。以規劃為引領,最佳化全市城鎮體系和空間布局,確定不同城鎮人口規模等級和職能分工。以縣城和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觀音鎮),12個全國重點鎮、20個全省重點鎮等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城鎮人口規模達15—25萬的中小城市和人口規模達2—10萬的商貿型、農產品加工型、交通樞紐型、度假休閒觀光型產業重鎮、經濟強鎮。積極推動縣改區、鄉改鎮和城關鎮改街道辦事處,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穩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圍繞推進“三個1億人”城鎮化相關要求,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二十四)打造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以生態三江、竹海石海、古城古鎮等特色資源為主要載體,以生態休閒、文化體驗、商務度假旅遊為主要發展方向,創建品牌旅遊區,構建國家級旅遊線路上的重要服務基地,建設區域旅遊集散與服務中心,打造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重點依託沿江濕地、老君山、蜀南竹海、興文石海、高峽平湖等生態資源,打造步行、騎行、觀光船等方式組織生態觀光線路;注重文化遺產資源的挖掘與利用,重點建設三江口文化地標,加快冠英街、走馬街、五糧液酒文化特色街區等特色文化街區的建設和品質提升,創造良好的文化旅遊環境,營造文化體驗空間,塑造城市文化品牌與景觀;提升三江六岸、三山三塔、公園等城市景觀,整合現代都市旅遊資源,通過組織酒文化、早茶文化、僰人文化、哪吒文化、竹文化等主題的各種學術年會、論壇、考察、節慶等主題性活動,擴大宜賓商務會議旅遊的內涵,建設高知名度的商務度假基地和商務會議接待地。

七、全方位多層次擴大對外開放

(二十五)積極探索借鑑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改革試點。以宜賓國家級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依託,積極學習借鑑上海自貿區成熟經驗,開展投資、金融、貿易便利化等改革試點,努力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內陸自由貿易實驗延伸區。

(二十六)構建兩大經濟帶重要戰略樞紐。充分發揮宜賓“萬里長江第一城”和絲綢之路起源地優勢,主動銜接國家相關規劃,爭取國家更多的政策優惠和規劃支持,力爭使宜賓市成為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樞紐。積極推進宜西鐵路、川南城際鐵路、沿江高速、連線內陸腹地高速和新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大長江航道宜賓段疏浚治理力度,著力提升航道等級和擴大宜賓港向西、向南的資源腹地範圍。充分利用資源能源富集、產業基礎堅實,特別是能源化工、特色農業和名優白酒等產業的比較優勢,進一步加強與兩大經濟帶沿線地區合作,支持本地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向東通過長江黃金水道融入亞太經濟圈,向西通過歐亞大陸橋加強與中亞、西亞及歐洲市場的對接,向南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和大湄公河次區域交流合作,深挖宜俄合作潛力,力爭在對俄經貿、投資和人文合作上取得重大突破。

(二十七)提升開放合作平台。充分發揮宜賓內河港口二類水運口岸、進口糧食指定口岸等作用,積極申報內河港口一類開放口岸,加快發展進出口加工貿易業務,加快保稅物流中心申報建設,做好今後升級為綜合保稅區的規劃準備工作。積極推動口岸實施海關和檢驗檢疫“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監管試點。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推進更加便利的海關監管制度。發揮我市作為南向橋頭堡重要功能,進一步加大西南開放力度,建立和強化與雲南、貴州有關市州的合作深度,探索建設飛地經濟模式,提升我市“走出去”的綜合實力。

八、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二十八)積極實施沿江生態保護與修復。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對54.3萬畝國有森林和332.7萬畝集體公益林實施常年有效管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89.17萬畝。加強天然濕地保護與恢復,建設濕地公園4個。以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創建國家、省級森林城市為主,加強現代化林業示範市建設,促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開展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積250平方公里以上。加強珍稀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棲息地建設,做好長江珍稀魚類保護建設。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00平方公里。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行業整治。

(二十九)加強水資源保護與水利工程建設。各縣(區)要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工業節水和水循環利用,嚴格執行《宜賓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優先支持城鄉集中供水工程建設,鼓勵各縣(區)建設飲用水應急水源和第二水源。加快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向家壩灌區一期等大中型水利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設王家溝水庫、新壩水庫、東山水庫、蟠龍湖水庫、龍滾灘水庫等5箇中型水庫,積極推進漂水岩水庫、後溝水庫、芭茅溝水庫、中壩水庫、新莊水庫等重點小型水庫以及煙水配套水利工程,爭取二龍灘水庫儘快開工建設。全面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農用渠系建設。分批啟動建設5個節水型社會重點縣。加快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廠擴能等項目建設,重點推進重點小流域水環境污染治理。

九、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三十)搶抓機遇,明確目標。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宜賓作為長江源頭的中心城市,是長江黃金水道的起點、川滇黔區域的戰略要地,是四川南向開放的前沿和通江達海的“橋頭堡”,加快長江經濟帶建設,對我市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我市各級各部門要加強對《指導意見》的分析研判,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精神,按照我省《貫徹<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的具體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抓重點、尋突破,加快構建輻射吸納長江上游川滇黔的區域中心城市。

(三十一)加強對接,爭取支持。各級各部門要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銜接,積極爭取國家、省對我市在規劃布局、項目推動、政策扶持、資金補助、審批核准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努力爭取在我市開展創新試點工作。

(三十二)突出重點,落實責任。要把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擺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全力抓好《指導意見》的組織實施。各有關縣(區)和部門要抓緊落實本實施意見各項任務,按照《宜賓市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點任務責任分工方案表》中重點任務分工要求,結合實際進一步分解細化涉及本縣(區)、本部門的工作,抓緊制定具體落實措施。

(三十三)統籌協調,合力攻堅。健全相應的工作機構,完善不同層次的協調機制,加強縣(區)、市直部門和項目業主的綜合協調聯動,建立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做好跟蹤分析,研究和督促檢查重大戰略、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的落實情況,及時協調重大項目推進中涉及的征地拆遷、資金籌集、環境評估等相關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