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奧陶系剖面

宜昌奧陶系剖面(Ordovician Section in Yichang)是 中國重要地質剖面之一。

宜昌奧陶系剖面(Ordovician Section in Yichang)是中國重要地質剖面之一。位於湖北宜昌市黃花場一帶。包括下奧陶統道保灣階和中奧陶統大灣階兩個建階層型剖面及其上下地層。下奧陶統上部道保灣階層型剖面由一套灰色薄層生物灰岩夾黃綠色頁岩組成,在較深水矽質岩相區,主要由一套黑色矽質筆石頁岩組成,以牙形石Oepikodus communis的首現為標誌,伴生有幾丁蟲,包含兩個牙形石帶。中奧陶統下部大灣階層型剖面下部為紫紅色中層泥質灰岩,上部主要為黃綠色、雜色頁岩夾薄層灰岩,以牙形石Baltoniodus triangularis的首現為標誌,包含4個牙形石帶。
隨著全球地質年表建立工作的深入開展,國際地層委員會奧陶系分會的專家再一次將目光聚焦到湖北宜昌黃花場。 湖北宜昌黃花場剖面具有50多年的研究歷史,是我國奧陶系劃分對比的典型剖面。自2002年底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汪嘯風研究員所領導的課題組正式向國際奧陶系分會提出“以宜昌黃花場剖面和該剖面上Baltoniodus triangularis的最初出現作為全球中奧陶統底界界線層型剖面和點”的建議以來,宜昌黃花場剖面引起了國際奧陶系分會的高度重視,2003年8月國際奧陶系分會將宜昌黃花場剖面正式列入全球中奧陶統底界界線層型候選剖面之一。
2004年3月12日至19日,國際奧陶系分會代表對宜昌黃花場剖面進行了考察與評估。這是國際奧陶系分會在進行正式投票前所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參加此次考察的奧陶系分會代表有國際地層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奧陶系分會主席、國際著名筆石專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地球科學系主任Stanley Finney教授;國際奧陶系分會副主席、國際著名筆石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陳旭研究員和國際奧陶系分會選舉委員、國際著名牙形石專家、美國俄亥俄大學地球科學系Stig Bergström教授。代表們對該剖面的出露情況、沉積相特點,特別是界線層和界線點上、下各門類化石的埋葬和產出特點進行了詳細的野外考察;在室內對界線層及其附近的牙形石和筆石的鑑定結果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核查與研究。與此同時,國際奧陶系分會考察組成員還對全球中/下奧陶統界線層型候選剖面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總結。
在與全球各相關候選層型剖面進行分析與對比的基礎上,考察組成員一致認為黃花場剖面完全具備作為全球中/下奧陶統界線層型剖面和點的條件。所建議的中/下奧陶統界線上、下各門類化石豐富;地層連續、沉積相單一、牙形石演化序列完整;界線附近同時具備可供全球識別和對比的生物、物理和化學標誌;所選擇的界線點和界線標誌合適;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對解決全球中/下奧陶統界線附近地層劃分對比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中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為此,考察組確定以所提交的建議為據,將於今年4月正式提交奧陶系分會全體選舉委員進行最終表決。
代表團在宜期間,還參觀了我所龍化石博物館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室。Stanley Finney和Stig Bergström教授分別作了題為“晚奧陶世筆石的絕滅”和“利用13C同位素作全球奧陶系對比”的學術報告。此外,外賓還提出將與我所在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開展合作研究:①中奧陶世晚期的地外事件;②晚奧陶世早期筆石多樣性事件的地球化學特徵;③晚奧陶世和奧陶紀/志留紀界線同位素地質年代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