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大撤退紀念園

宜昌大撤退紀念園

宜昌大撤退紀念園地處宜昌市濱江公園夷陵長江大橋側,占地約5000平方米,由主體雕塑、絞灘柱、馬光石群、木棧道、鵝卵石步道、園名碑等六部分組成,主體雕塑長15米、高9米、厚3米,採用數字和鐵錨組成,外形取船和長城之形。鋼筋混凝土骨架外貼紅色花崗岩淺浮雕,通過定格時間、浮雕表現了當時的歷史場面,突出了“宜昌大撤退”發生於1938年10月至11月的時間內涵。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宜昌大撤退紀念園宜昌大撤退紀念園
1938年10月,侵華日軍進逼武漢。陪都重慶、西南地區即為戰時大後方,進出四川最便利的長江水道,就成為中國抗戰重要的運輸生命線。為將滯留在宜昌的3萬餘名人員和近10萬噸民族工業精華、戰時物資搶運進川,保存好能長期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實力,民生輪船公司總經理、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過人的膽識,傾力組織民生輪船公司的職工和船隻,冒著日寇飛機的狂轟濫炸,在40天的時間裡,成功完成了這一非常壯舉,這一次關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歷史事件,被稱為中國抗戰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事件過程

正值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數萬宜昌民眾和民生實業公司組織24艘輪船、徵用850餘只柏木船,雇用3000餘名工人,僅用40天時間,將3萬多人和10萬噸重要軍工物資從宜昌搶運入川,成就宜昌大撤退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開園儀式

2008年10月22日,宜昌大撤退紀念園在世界和平公園隆重舉行開園儀式。市政協主席李泉、市委宣傳部部長趙舉海、市人大副主任張為民、市政協副主席熊從銀,市建委主任秦詩華、副主任陸鋒,重慶民生輪船公司監事會主席陳茂雲以及有關市直機關工作人員、工程參建各方、三峽職業技術學院青年志願者等參加了開園儀式。市政府副市長張永紅主持開園儀式。
開園儀式上,市政協主席李泉作重要講話,他說修建宜昌大撤退紀念園是宜昌保護和發掘和利用珍貴的歷史人文資源作出的成功嘗試,是宜昌碼頭文化和抗戰文化的新載體。

意義

要緬懷為了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先烈和在宜昌大撤退死難的同胞,牢記歷史,修建宜昌大撤退紀念園是對先輩英靈的告慰,也是留給後人的永恆紀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