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親嬰兒

三親嬰兒

所謂的“三親嬰兒”,又稱3P嬰兒(3P即英文three parents的縮寫),是英國新的基因技術。為了避免夫妻把生理缺陷遺傳給孩子,醫生去除女性捐贈者的卵子中的細胞核,接著用母親卵細胞中對應的遺傳基因取而代之,最後再按照標準的試管嬰兒技術進行培育。這樣誕生的孩子將會繼承一位父親和兩位母親的遺傳基因。簡單地說,就是這名嬰兒有三名血緣親代,即兩母一父。 2015年10月,英國成為立法生效允許培育具有兩個基因母親和一個基因父親的嬰兒的第一個國家。 2016年初,首位由“三合一”胚胎人工授精技術誕生的嬰兒將出世 。

基本信息

研究背景

三親試管嬰兒示範圖 三親試管嬰兒示範圖

在英國,每6500個兒童中就有1個身患遺傳性疾病。每年約有10例英國患者希望採用“線粒體替換”療法,藉助第三方DNA修復女方   受損的基因,避免將心臟、肌肉和大腦疾病遺傳給下一代。

1998年初,英國著名科學家、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道,基因工程和生殖技術   已經使人類能夠創造出在體能和智力上遠遠高於其他人的“超人”,由他們來統治世界也並非是一種幻想,而可能會成為一種現實。因為“除非我們擁有完整的世界秩序,否則就會有人在某地設計出經過改進的超級人類。”  

人類的基因有99.8%由父母雙方共同提供,但有一小部分線粒體基因完全來自母方。如果母方的這部分基因中若存在缺陷(例如身患肌肉萎縮症),就會將其遺傳給下一代。而“線粒體替換”療法能夠藉助第三方基因來修補母方基因中的缺陷,從而幫助下一代規避遺傳疾病。

研究歷程

2012年,英國人類受精和胚胎學管理局針對“高風險”夫婦接受基因治療的法案進行公眾咨

三親試管嬰兒 三親試管嬰兒

詢,總體來說受到好評。

2013年6月,英國政府衛生部門已經開始制訂相關法規,之後提交至國會。如果國會於2014年底批准這項法規,首位患者將於2015年進行體檢接受治療。

英國內閣則計畫在2014年對“三親嬰兒”培育技術的合法化提案進行公眾諮詢。提案如果通過,將會繼續提交國會進行審批,這也就意味著,世界上首例“三親嬰兒”將有可能於2015年在英國誕生。

2015年2月3日,英國議會下院投票通過一項歷史性的法案,同意以醫學方法創造攜帶三人DNA的嬰兒。在投票中,382名議員投票支持,128人反對   。

2015年10月29日,英國立法生效允許成為培育具有兩個基因母親和一個基因父親的嬰兒的第一個國家。  

2016年初,首位由“三合一”胚胎人工授精技術誕生的嬰兒將出世。但據指導意見,在該技術下出生的嬰兒永遠不會知道他或她的“第二位母親”是誰   。

培育方法

首先,醫生會去除女性捐贈者的卵子中的細胞核,接著用母親卵細胞中對應的遺傳基因取而代之(授精前後均可),最後再按照標準的試管嬰兒技術進行培育。這樣誕生的孩子將會繼承一位父親和兩位母親的遺傳基因,也就是所謂的“三親嬰兒”。

爭議

反方觀點

有人認為,這事實上是在製造轉基因人。一些批評者認為,這項技術的本質就是人造胚胎,相當於“設計”新生兒。依賴這種技術,研究人員可以對胚胎實施基因改造,以干預新生兒的發色和成人後的身高。這是首次母體遺傳DNA“種系”發生改變,標誌著試管嬰兒倫理道德的轉折點。

正方觀點

而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辯解說,額外的線粒體DNA片斷並不參與嬰兒的基因重組與改造,而且這種“無害”的遺傳物質不會影響到正常的智力、性格發育,因此,這批嬰兒的基因和基因組並未被修改,不能稱其為“轉基因嬰兒”。

其他觀點

引發爭議 引發爭議

引發倫理爭議

兩性結合把優秀基因糅合到一起的結果並非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而是大於二或更多,甚

至有時是乘法效應。“三親嬰兒”多了一些額外的線粒體基因,人們對這種基因的了解還不深入,如果它真的會發生作用,那么,“三親嬰兒”的優點(或缺點)也會比一般人多得多。因此從理論上看,這些擁有兩母一父遺傳物質的孩子將來在體能、生理功能、生命現象和其它所有生物生理特徵可能會異於常人。

對於這些憂慮,還是有相當多的人認為,既然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造福於自身,那么也有能力利用科學技術消除科學技術造成的副作用,最廣泛認可的方式就是法律與契約。比如,典型的有德國的《胚胎保護法》、美國的臨床重組DNA實驗準則、加拿大的生物技術法規、歐洲19個國簽署的禁止複製人的《人權與生物醫學公約》和聯合國的《生物安全公約》。

研究意義

“三親嬰兒”培育技術能在不改變孩子外貌的情況下讓其獲得更加健康的身體,可以說是一些遺傳病患者夫婦的福音,身患線粒體遺傳疾病的女性將因此獲得更多生育選擇和機會。但在人類文明和道德倫理框架的所有內涵和外延中,究竟是古老的法則更重要,還是個體的自由選擇權更重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僅需要操作層面對於新技術的必要規範,也需要人們重新審視和討論那些富有哲學色彩的終極命題。

因此,人類今天正徘徊在福祉與災難的分水嶺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