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西康:科考攝影家鏡頭裡的抗戰後方

輯一 輯三 輯四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叢書名: 定格西康科考攝影家鏡頭裡的抗戰後方
平裝: 25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20
ISBN: 9787563391608, 7563391606
條形碼: 9787563391608
尺寸: 21.2 x 20.4 x 2.6 cm
重量: 939 g

作者簡介

孫明經,祖籍山東掖縣,1911年生於南京。193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1936年起,在金陵大學擔任專職電影課教師,並回響蔡元培動議,用攝影機進行國情調查,一邊拍攝科考電影與照片,一邊籌備創建中國電影、攝影等高等教育課程。1937年至1944年間,先後四次完成行程超萬里的科考拍攝。194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後,成為第一屆中國委員。1952年以後,與夫人呂錦璦(中國攝影化學學科創始人)參與創建北京電影學院。執教半個多世紀,培養了很多影視教育與影視創作人才,受其親炙的最後一班學生中,張會軍、張藝謀、顧長衛等,今天已是家喻戶曉。本書撰文者孫健三,多年執志於整理研究孫明經、呂錦瑗夫婦的影像及學術成果。

內容簡介

《定格西康:科考攝影家鏡頭裡的抗戰後方》內容簡介:中國有過一個西康省,它於1939年1月1日成立,1955年9月撤銷,只存在了短短十六年。這裡有康巴同胞,有茶馬古道,還有不遠萬里為西康帶來現代文明的西方教師、醫生和傳教士。有意思的是,國寶熊貓就是在西康省第一次被電影媒介記錄下來,《康定情歌》誕生的跑馬山,也在這裡。《定格西康》即聚焦生死存亡的抗戰歲月。1939年6月至12月,為開發西部大後方,我國電影教育家孫明經騎馬投入川康科學考察,歷時半年,用電影攝影機和照相機拍攝,一次拍攝所用膠片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在中國的攝影史、電影史、科考史中都很罕見。1944年8月至9月,孫明經應邀率隊再赴西康,可惜的是,此次拍攝的電影、照片與底片,相當部分已毀於“文革”。今將劫後僥倖餘存的兩次科考影像結集出版,洵為珍貴。

媒體評論

在中國影視人類學的先驅者中,孫明經是個標誌性人物。作為中國國情調查中“帶攝影機的今日徐霞客”(蔡元培語),他套用當時的新媒體技術留下了許多具有極高的學術水準的電影和攝影考察報告。這些定格於西康的影像民族志,至今仍是人類學,民族學和民俗學研究當時社會、文化和經濟的珍貴視覺文獻。
——鄧啟耀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2009年10月23日
孫明經畢生的攝影造詣非凡,影像學術與實踐領域的專業知識結構堅實。他在20世紀30、40年代已然為中國紀實攝影奠定先行之典範。
——王瑞 攝影史學人獨立攝影人——2009年10月23日
與具有中國影像人類學先驅著稱的莊學本相比較,中國電影教育先驅的孫明經,讓我們多了一個觀察攝影一這一標誌西方現代性的視覺手段…在中國本土形成文化認知與成果的角度。孫明經作為具有專業學養的知識分子,其鮮明的對於科學新知識的強調:為我們認識民國時期的攝影增添了另一道靚麗的風景。
——李媚 攝影評論家策展人——2009年10月24日
孫明經教授是中國攝影專業攝影技術課程的開創者、奠基者。在北京電影學院,先後創建攝影系,工程系等課程,編著了多部重要教材,留下了大量珍貴電影理論、技術譯本及前沿資料並擔任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為中國電影及攝影教育領域付出了自己的畢生精力。孫明經教授的作品及理論至今依然是攝影學院學生必修之課。
——宿志剛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教授——2009年10月27日
孫明經先生是我國紀實攝影的先行者,他在20世紀30年代末的西康攝影為我國的民俗、地理、文化、經濟等多方面國情立檔存案功不可沒。以往有人認為舊中國的攝影主要成就在沙龍攝影,孫明經先生的西康紀實攝影和莊學本先生的攝影作品一起,即有力地證明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已經有成熟的紀實攝影存在。
——楊恩璞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教授華光攝影藝術學院院長——2009年11月1日
孫明經教授利用影像形式真實記錄了30年代末期西康的社會。民族、建築、民居、風光,為我們今天研究當時社會的歷史,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影像歷史檔案,其真誠,細緻、獨特的影像記錄風格和創作思維為我們所敬重。
——張會軍 北京電影學院院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2009年11月2日

目錄

序言
輯一 好一個雅安
輯二 川康道上
輯三 鐵礦與金礦
輯四 省會康定
輯五 喇嘛生活
輯六 康人生活
輯七 政府官員
輯八西 康的學校
輯九 文化的融匯
輯十 再進西康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