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虎形圍

圍屋裡的一朵奇葩
客家圍屋,作為客家先民的居住地,以其獨特的建築風貌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在贛南眾多的客家圍屋中,虎形圍是唯一採用肖形構思的圍屋。
“虎形圍屋”位於定南縣歷市鎮車步村方屋排,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圍屋外呈方形,前寬40米,縱深33米,面積1320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背靠虎形龍脈青山,整個圍屋的建築造形也為昂首坐視的虎形,大門亦被塑造成虎頭形狀,因此得名“虎形圍”。虎形圍如一座虎虎生威的坐山虎,整體圍屋為虎身,後立面的中位碉樓肖形為虎爪,大門為虎頭形狀(據說虎頭可以辟邪),門是虎口,左右兩圓窗是虎眼,門額是虎鼻,灰塑門罩為虎耳,這一個個的文化元素將威猛的肖形虎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圍內結構合理嚴密,通風乾爽自然,採光科學講究,四季冬暖夏涼,是集客家先人智慧、勇敢、審美理念、藝術觀點於一體的建築傑作。
據資料記載,圍屋的主人方氏由明洪武年間從信豐縣遷入,後繁衍千餘人,為一方旺族。明朝末年,置地於周圍的虎形山下。到了清乾隆初期,請來當地著名風水先生賴布衣第十三世孫賴名山設計,圖紙設計好後,因技術過於複雜,一直無人能建,直到乾隆後期才建成現在這樣的圍屋。史料介紹:虎形圍比龍南關西圍早建20多年,而龍南關西圍的始建者徐氏原是虎形圍始建者方氏的管家,虎形圍建成後,他受到啟發,回到龍南做生意成了財主以後建成了如今的關西圍。
獨特的文化魅力
虎形圍後靠虎形山,面朝天際輪廓秀美的筆架山,近有小溪纏繞,遠有良田百畝。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受地理環境的限制,圍屋的朝向只能依就後龍山布局,但如此一來,圍屋中軸線朝向的遠山景觀並不十分完美。為此,圍屋的設計師在建造大門時將大門的軸線與外牆的垂線錯開偏東5度左右,使得大門的軸線正對筆架山的主峰,再加上“日燦庭輝”的門楣予以點綴,形成完美的景觀效果。也許是肖像虎形過於雄威,有重武輕文之嫌,圍屋的主人在若干年之後,又加建了一座院門,將院門朝向東方,一則取門楣上自銘的“常臨光耀”之意,二則使院門的軸線朝向了遠方視野中的最高峰,期望人文昌盛。
虎形圍的設計,完全是肖形於百獸之王的老虎,猶如是一隻出山猛虎。猛虎發威時“一撲(爪)、二咬(口)、三掃(尾)”的勇猛神態,被一個個的建築文化元素昭示得淋漓盡致。虎形圍的建築文化意象,對內,則寓意著圍屋的主人虎虎有生氣,無往而不勝;對外,則彰顯出赫赫虎威,神聖不可侵犯。這在贛南的客家建築文化中,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個案。據有的專家考證,這種虎形圍,在江西省內實屬罕見,具有寶貴的文物價值。
圍屋裡的愛情故事
虎形圍後人方其道與魯迅筆下劉和珍悽美的愛情故事在圍屋內外傳誦。
1893年出生於虎形圍的方其道,4歲開始由祖父教讀四書唐詩,13歲隨舅父在信豐讀書,後進入南昌陸軍國小,與熊式輝等同班,繼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與白崇禧、劉峙等同班,因鬧學潮被開除返鄉,後入江西法政專門學校法律科求學。一生從事的職業有教師、記者、報社經理等。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擔任河南省政府秘書長、重慶衛戍司令部軍法處少將處長等職。1921年,方其道任《中庸報》經理時住在南昌毛家園47號劉和珍家,與當時就讀於江西女子師範學校的劉和珍結識,後訂下婚約。1923年夏,劉和珍受方其道資助到北京就讀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方其道也於1925年到北京女師任教務員。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指使軍警向在北京政府門前請願的民眾開槍掃射,打死47人,重傷150餘人,製造了震驚全國的“三·一八”慘案。魯迅先生寫下《紀念劉和珍君》一文,紀念劉和珍等殉難烈士。方其道悲痛欲絕,連夜寫下悼詞:“生未同衾,死難同穴,疆場共有約,六載訂婚成一夢;內除國賊,外抗強權,勞燕惜分飛,白宮濺血泣黃泉。”劉和珍犧牲後,方其道仍認劉母為岳母,侍奉在側,與劉家一直往來。重情重義的方其道與劉和珍演繹的純真而堅貞的愛情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
圍屋擋不住的虎威
隨著時代的變遷,虎形圍的後人陸續搬出圍屋,曾經作為方家人地位和財富象徵的虎形圍,靜靜地站立在鄉村中,遭受風吹雨淋,孤獨而寂寞。
為了讓虎形圍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近年來,定南縣加大了對圍屋的開發和保護。該縣財政專門拿出400萬元專款對圍屋進行修繕,該縣文廣局和旅遊局牽頭組成了“虎形圍開發和保護小組”,一邊蒐集和整理虎形圍的歷史資料,一邊打造和開發虎形圍旅遊項目。經過精心的保護和開發,如今,修繕一新的虎形圍恢復了它的生氣,虎虎生威。虎形圍獨特的建築文化藝術、風水文化理念以及歷史人文故事成為研究客家文化形成發展的活化石,引來了眾多的國內外遊客參觀以及建築學家和考古學家的考察,每年接待遊客在5萬人次以上。中央電視台、新華網、香港《文匯報》等數十家境內外媒體對虎形圍進行了報導。
虎形圍,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見識它的威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