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阿鄰

完顏阿鄰

完顏阿鄰,楚王完顏宗雄子。穎悟辯敏,通女直、契丹大小字及漢字。年十八,授定遠大將軍,為順天軍節度使。天德二年,用廉,遷益都尹兼山東東路兵馬都總管,歷泰寧、定海、鎮西、安國等軍節度。窩斡敗,還至懿州,以疾卒。喪至京師,上命致祭於永安寺,百官赴吊。

基本信息

完顏阿鄰簡介

完顏阿鄰,楚王完顏宗雄子。穎悟辯敏,通女直、契丹大小字及漢字。幼時嘗入宮,熙宗見而奇之,曰:“是兒他日必能宣力國家。”年十八,授定遠大將軍,為順天軍節度使。天德二年,用廉,遷益都尹兼山東東路兵馬都總管,歷泰寧、定海、鎮西、安國等軍節度。

金朝宗室

完顏阿鄰,楚王完顏宗雄子。穎悟辯敏,通女直、契丹大小字及漢字。幼時嘗入宮,熙宗見而奇之,曰:“是兒他日必能宣力國家。”年十八,授定遠大將軍,為順天軍節度使。天德二年,用廉,遷益都尹兼山東東路兵馬都總管,歷泰寧、定海、鎮西、安國等軍節度。
海陵南伐,以為神勇、武平等軍都總管,由壽州道渡淮,與勸農使移刺元宜合兵三萬為先鋒。是歲十月,至廬州,與宋將王權軍十餘萬戰於柘皋鎮,渭子橋,敗之。至和州南,復與王權軍八萬餘會戰,又敗之,追殺至江上,斬首數千級。
上即位於遼陽。海陵死,大軍北還。將渡淮而舟楫甚少,軍士爭舟不得亟渡。阿鄰得生口,知可涉處,識以柳枝,命本部涉濟。既至北岸,而諸軍之爭渡者果為宋人邀擊之。及入見,上聞阿鄰淮止戰功,又以全軍還,遷兵部尚書,監督經畫征窩斡諸軍糧餉,授以金牌一、銀牌四。窩斡敗,還至懿州,以疾卒。喪至京師,上命致祭於永安寺,百官赴吊,賻銀五百兩、重彩三十端、絹百匹。

金朝將領

完顏阿鄰,本姓郭氏,以功俱賜姓完顏。大安中,李雄募兵,阿鄰與完顏仲元等俱應募,數有功。宣宗即位,遷通州防禦使。宣宗遷汴,阿鄰改同知河間府事兼清州防禦使,將所部兵駐清、滄,控扼山東。遷橫海軍節度使,賜以國姓。阿鄰與山東路宣撫副使顏盞天澤不相能,詔阿鄰當與天澤共濟國事,無執偏見,妄分彼此。尋改泰定軍節度使、山東西路宣撫使。是時,仲元亦積功勞,知濟南府,賜姓完顏,與阿鄰俱加從宜招撫使,詔書獎諭,且令計約涿州刺史從坦等軍恢復中都。於是,仲元、阿鄰部兵猥多,詔以三等差第之,上等備征伐,中下戍守,懦弱者罷去,量給地以贍其家。阿鄰所部“黃鶴袖軍”駐魚台者,桀驁不法,掠平民,劫商旅,道路不通,有司乞徙於滕州。詔阿鄰就處置之。頃之,破紅襖賊郝定於泗水縣柘溝村,生擒郝定,送京師斬之。
近制,賜本朝姓者,凡以千人敗敵三千者賜及緦麻以上,敗二千人以上者賜及大功以上,敗千人以上賜止其家。阿鄰既賜姓,以兄守楫及從父兄弟為請。宰臣奏阿鄰功止賜一家,宣宗特詔許之。至是仲元上奏曰:“臣頃在軍旅,才立微功,遽蒙天恩,賜之國姓,非臣殺身所能仰報。族兄徐州譏察副使僧喜、前汾州酒同監三喜、前解州鹽管勾添章、守興平縣監酒添福猶姓郭氏。念臣與僧喜等昔同一家,今為兩族,完顏阿鄰與臣同功,皇恩所加並及本族,僧喜等四人乞依此例。”不許。改輝州經略使。
阿鄰有眾萬五千,詔分五千隸東平行省,其眾泣訴云:“我曹以國家多難,奮義相從,捐田宅,離親戚,轉戰至此,誓同立功,偕還鄉里。今將分配他軍,心實艱苦。乞以全軍分駐懷、衛、輝州之間,捍蔽大河,惟受阿鄰節制。”阿鄰亦不欲分之,因以為請。宰臣奏:“若遂聽之,非唯東平失備,他將仿效,皆不可使矣。”宣宗以為然。加遙授知河南府事,應援陝西。阿鄰將兵八千,西赴至潼關,聞京兆已被圍,游騎至華州,陝西行院欲令阿鄰駐軍商、虢,拒東向之路。阿鄰上奏:“臣本援陝西,遇難而止,豈人臣之節?夫自古用兵,步騎相參,乃可以得志。今乃各有所屬,臨難不救,互分彼此。今臣所統皆步卒,願賜馬軍千人,則京兆之圍不足解矣。”宣宗謂皇太子曰:“阿鄰赴難不回,固善矣。而軍勢單弱,且駐內地以觀事變,並以虢州兵五千付之,使乘隙而進,卿以此意諭之也。”
興定元年,遷元帥右都監,出秦州伐宋。宋統制吳筠守皁角(角又作郊)堡,城三重,據山之巔。阿鄰分兵絕其汲路,克其外城,再克其次城。宋兵縱火而出,阿鄰以騎兵邀之,遣步卒襲其後,宋兵敗,生獲吳筠及將校二百人,馬數百匹,糧萬石及兵甲衣襖。復敗宋兵於裴家莊六穀中,斬五百級,墜澗死者甚眾。又敗之於寒山嶺、龍門關、大石渡,得粟二千餘石。復敗之於稍子嶺,斬首二千餘級,生擒百人。是時三月,宿麥方滋,阿鄰留兵守之。已而宋兵大至,金兵敗,阿鄰戰沒。贈金紫光祿大夫、西京留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