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導演論

完全導演論,是一種理論,觀點來源於林天強。

摘要

林天強所創立的電影理論。在全面考察電影產業史和導演職業史後,在電影作者論製片人中心制的批評性回顧基礎上,作者套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工具,模擬導演與投資人談判,構造了完全導演模型,也就是製片人、導演、編劇和明星的職能統一,在完全導演條件下,導演研究成為電影研究的邏輯起點。完全導演可分解成為導演資本三要素:電影創意+組織能力+融資基礎。從導演資本要素可以推演出電影融資契約的數學模型,並且獲得導演從處女作到代表作可持續導演的遞歸模型,在此基礎上加強了對於電影本質和電影當事人權利/權力相關性質的理解,並首次提出了導演資本制的套用原則。世紀之交,中國電影正面臨轉型,新電影人將是完全導演在新媒體技術套用和風險投資模式下的升級版創業型電影人,新電影將是新電影人主導下的“電影創意經濟”。

關鍵字

完全導演導演資本電影新生代處女作融資契約

簡要描述

一、新經濟的新電影應對

我們所處的時代,年輕人從小被電影蒙太奇所薰陶,從小就會解讀電視畫面的含義,各種信息以聲音、圖像和文字的形式,通過報刊、書籍、廣播、電影、電視、錄像、光碟、電信網路、網際網路和移動通信網路等媒介,將我們淹沒其中。麥克盧漢說:“媒介即信息”。媒介技術的發展發達,給電影的存在形態和發展方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十一世紀之交,賈樟柯、張揚、陸川、寧浩、徐靜蕾等一批年輕生猛的70後導演先後拍出處女作電影,為觀眾奉獻精彩新鮮的好故事。而一批新生代明星閃亮登場。章子怡、周迅、趙薇、徐靜蕾以及劉燁、佟大為、范冰冰、劉亦菲成為中國新生代的演員的代表,“超級女聲”等選秀活動將對於明星和娛樂的追捧渲染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時代周刊》先後將章子怡和超級女聲李宇春作為當代中國的表情和新現象進行封面報導。2008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43億元人民幣,其中過億的國產大片多達8部。2009年以來,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電影產業逆勢崛起,其中寧浩的《瘋狂的賽車》又成了“標兵”,投資僅1000多萬元,但收入過億,這不能不讓人對電影新生代刮目相看。
[1]作為寬頻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影人,我們應該關注新經濟所帶來的改變,我們不得不提出新電影的概念,以期有更多的人對電影的媒介、語言、思想、本體、方法、模式、理論和實務作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正在經歷以文化創意產業為標誌的產業升級,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創意經濟,而創意經濟是以個人的才華和創意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和著作權經濟,研究這種經濟就必須研究這種經濟的起點——創意人。而電影導演顯然是電影這種創意經濟的合理起點。
在當下,電影乃是一種虛擬仿真的體驗,在這個層面上,電影、電視、戲劇、遊戲等有著相似的心理學基礎,也符合相似的經濟學原則。由於虛擬體驗既能給消費者帶來各種情感體驗和各種視聽刺激的效用滿足,又不必承擔實際體驗這種刺激所付出的風險和代價,這種以進入規定情景的虛擬體驗經濟就可以長盛不衰。這是新電影存在的心理學和經濟學基礎。新電影將是新型電影製作人主導下的“電影創意經濟”。而新型電影製作人將是本研究所提出的完全導演在新媒體技術套用和風險投資模式下的升級版創業型電影人,簡稱新電影人。

二、問題的提出:新電影人的融資問題

中國電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新媒體技術條件下的市場轉型,這個轉型需要新題材、新類型、新樣式、新模式的新電影出現,新電影需要新電影人出現,然而新電影人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怎么開始他們的電影導演之路,而這個問題的關鍵又在於意願導演怎么獲得投資拍攝處女作。處女作導演的融資難題不會因為他所處的國度或是時代而改變,可以改變的是融資環境以及導演對於這個問題的操作技巧。青年導演融資難依然是一個普遍性問題。
導演核心能力是什麼?導演與投資者的關係是什麼?導演怎樣獲得投資拍攝電影處女作?為了從理論上解決這些基本問題,筆者全面考察並研究了電影產業發展史和電影導演史,發現導演職能演變與電影產業演變之間具有相關性和規律性,受此啟發,並且藉助經濟學對於企業家才能和創業研究的理論工具,努力建立一個一般性的框架來認識這個問題而不僅僅就事論事,並試圖通過這個研究架構揭示導演發起融資拍攝電影的普遍規律。為此,筆者構造了完全導演的概念,來描述電影發起時對電影負有完全責任的電影製作人的抽象假設。

三、一個理想假設:完全導演

定義:完全導演
完全導演就是導演、製片人、編劇和明星的職能統一,是好萊塢“一攬子計畫”(Package)的線上部分。這個部分的功能可以由導演一個人承擔,也可以由完全導演團隊承擔。
有了這個完全導演聯合體,就可以與發行公司簽訂電影預售契約,並且根據這個契約取得融資作為拍片成本,而這就是一部電影的起始點。成片後再根據已簽訂的發行契約獲得票房,償付貸款,獲得剩餘,並著力進行以智慧財產權為基礎的相關產品開發。在好萊塢體系下,製片人是這個“一攬子計畫”(Package)的核心,是他找到劇本、導演,並且和導演一起確定明星,這個明星是具有銀行貸款能力的明星(bankableStar),製片人是這個聯合體的中心簽約人。這構成了製片團隊的線上部分。
筆者認為:這種職能是完全意義下導演功能的完整體現,導演應成為中心簽約人,完全導演功能可以分解到不同的人身上,經驗證明,一個處女作的導演,往往是自己創意、編劇、自己執導,並且擔任製片人,這三者功能更是往往統一在一個人身上,往往還要身兼炒作和行銷之責,這個職責一般歸屬明星。但是,處女作導演獲得投資後,往往接受投資者外派的製片人作為財務控制者和監督,這是處女作導演對於完全導演職能的讓渡,目的是降低投資者風險以便更容易獲得投資。完全導演的模型結構圖示於下:
在中國,已經出現身兼完全導演職能的處女作導演。[2]徐靜蕾在其處女作中身兼製片人、導演、編劇和主演等職務。寧浩也在自己的電影中擔負製片人職責。

四、完全導演的分解模型:導演資本

完全導演是一部電影的完全責任人,導演依據這一職能和投資者談判,來獲得投資拍攝電影,並負責電影的整體,我們來分析這一定義的相關屬性。
1、導演的融資能力及融資基礎參數s。
首先,足夠的資本是導演電影的必要條件,但是導演不一定需要投入實有資本。本文引入參數s(start—up),也就是導演自有資本在電影投資總資本中所占的比率,S參數既包含導演的實有投資,也包含導演人力資本和導演片酬入股電影投資的部分,s是導演融資的基礎條件,也是導演融資能力的表征。
2、導演的創意能力及創意增值參數I。
導演據以融資的最核心的資源是導演發現或掌握了有關某部電影的獲益機會的稀缺信息和知識,該信息和知識被統稱為電影創意。具有電影創意是成為導演的先決條件,而導演是這個電影創意的發現者和經營者。並且引入參數I(Ideas)來表征電影創意對於投入資本的增值係數,該參數也表明了根據某創意拍攝的電影的可能的市場潛力。
3、導演的組織能力及組織整合參數d。
只有具備了充分的電影組織實施才能的人才可能成為導演,這種才能可以稱之為電影要素的整合能力或組織能力,表示以參數d(directingcapacity)。
4、導演資本DirectingCapital及其參數D(d,s,I)。
綜上所述,只有具備這樣的完全導演人力資本(簡稱導演資本)的人才能被成為“完全導演”,即:
導演資本=融資能力+電影創意+電影組織整合能力
通過這個公式,筆者將完全導演定義為這樣一些個人或若干個人組成的團隊,即他或他們不僅發現並掌握著關於某種電影獲益機會的創意,而且擁有特殊能力,能夠將那些必要的電影生產要素整合為可以實施這種獲利機會的特殊組織——劇組,能夠將那些必要的電影要素整合為獲利機會的特殊呈現——電影,以及擁有依據電影資源獲得融資的能力,完全導演的這種活動稱為“導演活動”。

五、導演資本的融資契約

[3]導演想要獲得電影投資,必須與投資者發生實質性談判並簽訂融資契約。可以建立融資契約Y(y,G,Q)與導演資本D(d,s,I)之間的矩陣函式:Y=J×D。
為了方便分析,我們對於導演對融資契約的選擇活動描述為:
MaxUD=dIW-d(1-s)iW-(1-d)sW-si0W-1/2·M(1+s)(pG)2W-1/2·Ns[(1-s-f)Q]2W>0
s.t.i≥(e-1-1)[1-f(1-s)-1(aG+bQ)]+i0e-1
e>(1+i0)/(1+I)
s≤s*<(1-f)
上述公式的基本含義就是:在滿足了投資人對於電影風險的控制權G和資金退出權Q的條件下,如果能滿足投資人的最低資本收益要求i*,那么導演就能獲得電影投資。而導演發起電影投資談判的條件就是影片成功後的收益去掉外部投資人獲得的報酬,再減掉影片失敗自己的損失,再減掉出讓給投資人的控制權和退出權給自己帶來的收益損失,再排除掉不做電影自己可以獲得的無風險收益,這部分收益要大於零,導演就可以做電影,而且導演的工作總是要最大化做電影的收益。詳細分析可見《電影的導演資本理論》全文。
經過嚴格的數學演算,我們可以得到完全導演的最佳融資契約形式表達為:
G*=adf(e-1-1)(1+s)-1/(Mp2)=adf(e-1-1)/[(1+s)p2M]
Q*=bdf(e-1-1)s-1(1-s-f)-2/N=bdf(e-1-1)/[s(1-s-f)2N]
i*=(e-1-1)[1-f(1-s)-1(aG*+bQ*)]+i0e-1
以上參數除M與導演個性密切相關,其他參數都與具體電影而不同,但成熟導演的相關參數會有比較穩定的期望值。雖然導演的最優融資契約的一般解(i*,G*,Q*)形式上非常簡單,但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導演將根據不同的主客觀條件選擇不同的融資契約安排。
我們令導演出讓給外部投資者的股權比例為y,那么外部投資者參與電影的條件就變為:
yeIW≥(1-e)(1-s)[1-af(1-s)-1G]W+(1-s)i0W
所以外部投資者所要求獲得的最低股權就是:
y=I-1{(e-1-1)(1-s)[1-af(1-s)-1G]+e-1(1-s)i0}
由此得到以下規則:
電影股權讓渡規則1導演讓渡給外部投資者的最優股權比例y隨著導演創意潛在獲利能力I的增加而減少。
電影股權讓渡規則2隨著導演自有投資s比例增加,導演讓渡給外部投資者的單位投資收益權i或者股權比例y就會下降,而且會加速下降。
電影股權讓渡規則3導演資本d越被外部投資者看好,導演讓渡給外部投資者的單位投資收益權或者股權比例就越小。
通過完全導演的最優融資契約模型的研究表明:
第一、電影的創意是電影獲得投資的必要條件,在現行的電影收益分配體系下,導演需要向投資者表明,特定電影的獲利潛力可以彌補電影製作和發行的成本,即電影的增殖倍數可以超過3到4倍。模型表明,投資者所占有的電影股份與電影創意獲利能力呈現反向相關性,即電影獲利可能性越大,投資者可能占有的收益比例越小。馮小剛由於賀歲電影強大的創意獲利能力而擁有了該系列電影的主導權,並獲利甚豐。當投資者相信電影的獲利能力後,最重要的因素就不再是電影可能的獲利潛力,而是導演的組織能力。
第二、導演組織能力是最為投資者關注的因素,成名導演因此獲得的機會遠遠超過新晉導演。張藝謀和陳凱歌因其卓越的導演能力而被電影投資者看重。為獲得投資者信任,導演需要證明自己擁有導演資本。導演履歷是導演資本既往的重要證明,同時還需要證明當下電影創意的真實性;如果意願導演能夠找到已經成名的電影人與自己組成團隊去共同融資,將可以大大增強投資者的信任,這就是田壯壯和馮小剛等出任年輕導演監製的一個理由。實際上成名導演的履歷就是對於電影投資可信的擔保。如果導演資本被資本市場認同程度提高,導演讓渡給投資者的單位投資收益要求權也將下降,導演自有投資就可以忽略不計。
第三、意願導演想要拍攝電影處女作,往往需要投入自有資本來為外部投資者擔保,從而彌補自己的電影創意和導演能力顯示不足的弱點,這正是導演自有投資的基本功能。導演傾向於將電影拷貝和著作權的要求權授予投資者,以便用自有投資為外部投資者提供擔保服務,實際上,如果電影票房不好,電影的殘值可以忽略不計。導演自有資本投入會增強外部投資者對於電影的信心;如果導演投入的自有資本比例提高,導演讓渡給外部投資者的單位投資收益權就會下降,而且有加速下降的趨勢。如果電影全由導演投資,雖然沒有問題,但是模型和實際案例表明,導演自有投資有一個最優比例,超過這個比例,導演自己的風險大大增加了。科波拉就是在自有投資上過於冒險從而在電影收益上大起大落。實際上,職業導演並不需要自有投資。

六、導演資本參數與導演眾神殿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建立了融資契約Y(y,G,Q)與導演資本D(d,s,I)的數學聯繫:
G*=adf(e-1-1)/[(1+s)p2M]
Q*=bdf(e-1-1)/[s(1-s-f)2N]
y*=I-1{(e-1-1)(1-s)[1-af(1-s)-1G]+e-1(1-s)i0}
假定特定導演第n次融資契約為Yn(yn,Gn,Qn),則該導演上一次的融資契約就應該是Yn-1(yn-1,Gn-1,Qn-1),該導演處女作融資契約就是Y0(y0,G0,Q0),我們可以建立電影導演從處女作融資契約到當下電影融資契約的遞歸關係:
Yn(yn,Gn,Qn)=J×Dn(dn,sn,In)+kYn-1(yn-1,Gn-1,Qn-1)
Dn(dn,sn,In)=hDn-1(dn-1,sn-1,In-1)
我們認為特定導演的導演資本是隨著每一次拍攝經歷而遞增的,理論上我們可以從處女作導演的導演資本參數獲得該導演第n次拍攝的導演資本參數:
Dn(dn,sn,In)=hn-1D0(d0,s0,I0)
我們看到每一次的電影融資契約除了與當下的電影要素相關,也與特定導演的電影融資履歷密切相關。根據這個關係,我們在掌握特定導演上一部電影的融資契約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計算出該導演本次電影融資的最佳契約參數。理論上我們可以排列出所有導演在當下的導演資本參數,並且根據這個參數估計當下導演的融資契約參數。
為了研究的普適性,本模型採用了一些數學符號、參數、公式和邏輯推理的方式;從方法論角度看,這是一個創新,為將感性的導演藝術納入了理性的邏輯分析建立了學術基礎。而從套用角度出發,則可以根據本理論做出算法,代入具體導演和具體電影的參數,研究具體的電影投資契約並做出電影收益分析,為投資者和電影基金做出具有可測度數據的導演投資報告,甚至像安德魯·薩瑞斯套用作者論對美國電影導演進行研究一樣,根據相關數據和理論算法做出導演排行榜,建立新世紀的導演眾神殿。

七、完全導演角度的電影本質思考

電影創意由導演組織實施,沒有電影創意的組織實施就沒有電影,在此意義上,完全導演之前並無電影,完全導演是電影這種創意經濟的自然起點,完全導演也是導演研究的邏輯起點,這是一個合理的開始,因為電影並非天然物,而是完全導演所創造的特殊產品,其呈現是人物角色在影音時空節奏中的故事,其背後是一種人財物的項目運作集合體,通過劇組以及其他電影團隊完成。因此,電影是電影創意通過導演實踐形成的藝術作品、視聽媒介和著作權形式。原本分散的電影要素只有經過導演的努力才能整合為一個具有媒介影響力和著作權獲利性的藝術作品——電影,導演以其人力資本賦予電影價值和靈魂,而電影是導演資本的視聽化的著作權實現。
分散的電影資源不能構成現實的電影,電影要素的機械組合、粗放組合或隨機組合也不能形成電影獲利。電影之所以被稱為電影,關鍵點就是多種電影要素按照某種特殊的意志被有機地整合為一個擁有著作權獲利能力的電影有機體,這個特殊的意志是電影創意和導演能力,也就是導演資本,這也是導演據以融資的基礎。我們把導演創作電影的過程稱為導演資本的電影化過程,電影在本質上就是導演意志體現的一種視聽媒介和著作權形式。

八、導演資本制與新生代導演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以來,經濟起飛,綜合國力迅速增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二十一世紀初,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正方興未艾,各地興建文化產業園區,像中影懷柔影視基地、北京798藝術區等都是標誌性園區。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對中國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機遇。世界不但能接受中國的產品,也需要中國的投資,開始關注中國的創意,而且開始歡迎中國文化的傳播。抓住機會,就能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華彩轉型,這對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政府要促進電影發展,扶持處女作導演的出現,需要完善電影的市場機制,給予人們拍攝電影的自由,減少不必要的管制,維護電影這個實現導演資本價值的最有利的渠道,維護導演在電影中的決策權和受益權,同時保障投資者對於電影投資的必要受益權和風險控制權,降低電影投資風險,降低電影融資的難度,激勵電影創意和年輕人創新電影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整個電影經濟的活力。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強產權保護,尤其是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政府還可以為導演和投資者之間做好信息服務,減少彼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必要時可以提供一些輔助性的擔保服務。
廣電總局陸續出台一系列推動電影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檔案,有力彌合了各種力量在投融資、製片、發行等領域之間的體制鴻溝[4]。儘管還存在各種問題和挑戰,當前還是有很多機構(包括國有廣電集團、大型跨行業民企、新媒體公司、傳媒基金等)正準備進入中國電影業。一個新的電影浪潮正在到來。原因是中國電影產業已經出現若干可喜的新變化。其一、產業規模迅速擴張,2008年票房收入達到43億元人民幣,增長率連續數年超過兩位數,產業進入上行期,大規模資金開始關注電影市場。其二、產業壁壘正在抬高,核心業務的進入門檻超過上億美元,有助於打造有實力的影視機構。其三、產業戰略成為關鍵,目前外部投資的主要興趣在於影院建設和院線建設,而專業機構紛紛從不同角度切入發行環節,產業鏈將進一步提高效率和完善結構,產業競爭將出現新一輪優勝劣汰。
要實現中國電影的現代化,還需要政府、企業和電影人齊心協力,從制度設計、機制構造、秩序打造、產品經營和人才培養上下功夫,才不錯失國家發展的機遇。具體而論,中國電影需要認真考慮以下幾個要件:其一、電影立法和電影分級,片酬制度、公會制度、著作權保護制度和品牌經營制度都需要建立和完善。其二、專業電影金融機構和大型電影集團需要結盟,擴大電影再生產。其三,需要打造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新生代明星和新生代導演。
在新經濟條件下導演需要綜合考慮電影的投資風險和經濟價值,在此基礎上導演發揮中心職能,這種全面考慮投資者利益的導演中心原則成為行之有效的電影運行規律。在此原則下,導演的主要任務是利用電影創意獲得電影融資,並把電影文學劇本的文字形象通過電影的蒙太奇手段轉化為視覺和聽覺結合的銀幕形象。在電影的開發製作全過程中,他處於核心地位。影片的思想主題、風格技巧等都由導演主要負責把握和處理。他還必須調動電影各部門的創造性,同心協力、步調一致地經濟性地創作出完美的電影作品。這種套用原則有別於傳統的製片人中心制和傳統的導演中心制,而稱之為導演資本制。嚴格而言,什麼是導演資本制?就是在影片從開發、攝製到發行的全過程中,導演參與融資並全面考慮電影的經濟運行和藝術創作規律,在尊重投資人收益權和風險控制權的條件下建立以導演為核心的創作運行班子的制度。在攝製組內,導演掌握藝術創作領導權和電影運行指揮權,遇有不同意見時導演有裁決權。這種綜合考慮投資者利益的導演中心原則,可簡稱為導演資本制。導演資本制可保證影片藝術性、經濟性和社會性的完整統一,保證影片的效益最大化。
[5]2009年9月27日晚,證監會宣布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第七批創業板擬上市企業審核,擬發行4200萬股A股,發行後總股本約為16800萬股;發行前每股淨資產為2.22元。在股權名單中,導演馮小剛以288萬股的股票占公司總股份的2.29%,排名第12位。緊隨其後的是持有216萬股的張紀中。招股書中對馮小剛的重要性一再強調。“由於公司目前業務規模有限,少數簽約製片人及導演對公司業績的貢獻占比相對較高……馮小剛工作室在報告期內出品了《集結號》和《非誠勿擾》,2部影片約占報告期內發行人電影業務收入的40%和總營業收入的18%,公司對馮小剛團隊具有一定的依賴性。”長達400多頁的招股書,在開頭幾頁的“重大事項提示”中就提到了大導演的重要性。
筆者認為,在國家政策支持、投融資機制改善和市場機制培育的條件下,新電影人將開創在中國體制下的新獨立製片時代。什麼是新獨立製片?就是說在中國電影的轉型期,新電影人不僅自己開設製作公司去開發運營高風險高價值的電影項目,而且新電影人和大型製片廠、大眾傳媒和各類金融機構都保持著密切聯繫,能夠不斷地利用各種資源創造一例例電影事件,以現代視聽的刺激、遊戲、拼貼和奇觀塑造和傳播主流社會的現代價值觀,並且獲得前幾代導演難以企及的話語權和經濟收益。很多年輕導演,[6]例如賈樟柯、寧浩和陸川都建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這些新公司的密集湧現,以及大量機構進入電影業,有可能發生一系列的兼併和收購,這是一個電影工業新時代的開啟,從世界經驗來看,最有活力的影片都是由這樣的電影公司製作生產的。新生代導演在經歷了市場化抉擇之後,一部分人選擇了拍文藝片,像張揚;一部分人堅持走商業的道路,像寧浩;一部分人在走國際路線,如賈樟柯;有人開始試水大片模式,如陸川。
在新生代的中國,需要領先的大型電影媒體集團和新電影人共同研發並創建新商業模式,必須以智慧、遠見與合作精神創造互動和雙贏。新經濟浪潮將帶來新商業模式,新商業模式將帶來新電影樣式,而新電影樣式將帶來新生活方式。我們期待新電影時代的到來!
(發表於2009年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新中國電影60年研討會”)
[1]林天強;《新電影的觀點》;《當代電影》2006年第7期
[2]張會軍;翱翔的自由—對幾部新導演處女作的電影研究;電影藝術2004年第6期
[3]本部分的模型推導為了保證邏輯嚴密,結論可靠,採用了企業理論的數學方法,並將有關企業家的理論運用於完全導演,數學難度僅涉及高等數學的大學一年級相關知識,所涉及的符號參數都有具體的數據和實例列舉。由數學推導導演的相關性並得到符合常識的結論是很有趣的事;但是由於電影理論界很少涉及數學,對於數學不太理解的讀者可以跳過推導過程,直接研究規則和推論。
[4]劉巍;中國電影新生代的崛起,《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第4期
[5]證監會;上市公司公告;東方財富網http://data.eastmoney.com/Notice/Notice_Detail.aspx?code=300027&id=39F9E3C6-DDAA-4158-92ED-DB6B5413B4DD
[6]劉巍;中國電影新生代的崛起;《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第4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