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韻烙畫

東京套色烙畫是在傳統烙畫的基礎上發展創新的一種稀有的民間工藝,因其源於宋代京師的東京汴梁(今開封)的傳統烙畫,經過著色和特殊處理,體現著中原烙畫的宋韻特色,故稱為東京套色烙畫。 東京套色烙畫是以烙鐵代筆,以絲絹,宣紙為載體,巧妙自然的把繪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技法與烙畫技術融為一體的一種獨特的工藝烙畫。 宋韻套色烙畫,在傳統烙畫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鑑汴繡與國畫的長處,經過燙烙、著色和特殊處理,不僅保留了烙畫的浮雕效果,而且完美的再現了繪畫藝術的勾、描、皺、擦、點、線、渲、染等各種筆意。

中國宋韻套色烙畫簡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烙畫可謂中國民間工藝苑中的一枝璀璨的奇葩。東京套色烙畫是在傳統烙畫的基礎上發展創新的一種稀有的民間工藝,因其源於宋代京師的東京汴梁(今開封)的傳統烙畫,經過著色和特殊處理,體現著中原烙畫的宋韻特色,故稱為東京套色烙畫。
烙畫,又稱烙花、燙畫、火筆畫、火針刺繡等。以其載體的不同,分為木版烙畫、樹皮烙畫、竹子烙畫、葫蘆烙畫、絲絹烙畫、宣紙烙畫等許多品類。東京套色烙畫是以烙鐵代筆,以絲絹,宣紙為載體,巧妙自然的把繪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技法與烙畫技術融為一體的一種獨特的工藝烙畫。
烙畫有著悠久的歷史,據《金文編》、《韓非子》等史籍記載,商周時期燙烙活動已十分普遍,中醫治療有灸法,懲治犯人有炮烙之刑,戰馬烙號有馬印,軍事頒令有烙字的令牌等等。鄧散木在《篆刻學》中講:“古印有極大者,其上多附直鈕,就印文觀之,意為烙馬或鈐於廩粟之用,大都以鐵為之。”這就是我們講的烙鐵。現在發現的馬印,就是古人使用火的功能而製作的燙烙工具的實證。當人們的審美審視到燙烙的藝術效果時,烙畫就成了一種藝術。
《韓非子》一書中所說的“上古之時......,案撫毒燙的‘燙’字,形象石塊,舊籍論記醫事,多見‘石’字,殆皆燙具,......由治病轉治人,又由燙烙人轉為燙平繒帛。”明確的敘述了燙烙由實用到藝術的演變過程。大約到西漢時期,烙畫已形成與百姓日常生活相聯的手工藝,東漢時期已很盛行,傳說光武帝劉秀賜號“烙花王”的李烙花就是東漢是的烙畫高手。此後,烙畫逐漸向中原以外的華北、東北、華東等地區流傳,並逐步形成了各地區的獨特風格。
北宋時期,首都東京汴梁,畫家雲集,名手如林,郭熙、張擇端、王希孟、范寬等畫壇巨匠,把中國畫的發展推向新的高峰,開封不僅成了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成了繪畫中心。宮廷畫、土大夫畫和世俗畫相互影響,加上貴族、土大夫及商人市民對繪畫的多方需求,使繪畫藝術達到空前繁榮與興盛,烙畫也隨之達到鼎盛。烙畫的題材由原來的簡單圖案擴大為佛道、人物、山水、屋木、走獸、花鳥、雲龍等;烙畫的形式,除傳統的桿、牌外,高屏大帷、長卷立軸、斗方扇面等也相繼出現,逐漸形成了獨具宋韻特色的東京烙畫。千百年來,東京烙畫在開封及中原地區一直延續下來,建國以來,又有了長足的發展與創新。
傳統的烙畫都是根據炭化原理,使用不同的烙鐵,合理控制溫度,以炭化程度表現物象的色調的,主要色調為淺褐色、深褐色和黑色,這些色調在竹木載體上烙制非常精美,但在人們文化生活需求多樣化的今天,已顯得單調。為了繼承和發揚烙畫藝術,一向酷愛烙畫藝術的呂玉河率領他的“宋韻套色烙畫院”的同道們,對烙畫進行了大膽的創新,經過數年的潛心研究,成功的開發了東京套色烙畫。
宋韻套色烙畫,在傳統烙畫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鑑汴繡與國畫的長處,經過燙烙、著色和特殊處理,不僅保留了烙畫的浮雕效果,而且完美的再現了繪畫藝術的勾、描、皺、擦、點、線、渲、染等各種筆意。或簡淡典雅,或重墨濃彩,山川雲海靈動,毛髮毫纖畢現,畫面生動逼真,人物栩栩如生,不僅立體感增強,色澤鮮艷,而且永不褪色,每件作品都有極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宋韻套色烙畫有限公司”目前創作的套色烙畫已達數十門類,上千個品種。不少作品被國家有關部門收藏,其中,宋韻套色烙畫:《百駿圖》、《清明上河圖紅橋》作品被全國人大機關辦公廳收藏;而本色烙畫——《虢國夫人遊春圖》已被法國比里亞茨(BLARRLTZ)東方藝術博物館收藏,現在這類畫的市場價格還在不斷攀升。另外,還有一些作品已遠銷到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受到了國內外藝術界的高度讚譽,使我國烙畫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再展新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