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

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是2005年5月出版的,以小說的形式,告訴讀者一個真實的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

商鞅變法、熙寧變法和今天的改革開放都處在中國歷史發展轉折的最關鍵時期。商鞅變法持續七代,成功了,社會大步向前發展,遙遙領先世界一千多年。熙寧變法只經歷一代,失敗了,社會逆轉直下,中國衰退了八個世紀。

歷史上,兩次改革的巨大反差,難道不應該總結其豐富的經驗和慘痛的教訓?

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上有過若干次改革,對中國歷史產生巨大影響的有三次:商鞅變法、熙寧變法和今天的改革開放,變法改革是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動力。歷史警示我們,改革必須持續幾代人,必須持續一個多世紀才能取得成效。正確認識歷史,正確認識今天,為了中華民族重新崛起,滿腔熱忱地投入到這場偉大的改革運動中去,是我們這一代國人責無旁貸的事業。

讀過中國史的人一提到宋朝,就會想到北宋是被女真族的金國滅亡的,南宋是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滅亡的。南北兩宋都亡於少數民族之手。北宋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它怎么可能是最繁榮、最發達、最先進、最開明的國家呢?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告訴讀者一個真實的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

目錄

前言

一、國喪簡辦

二、謹慎的皇子

三、尋求治國的方略和人才

四、初探西夏之策

五、王安石

……

書摘

一、國喪簡辦

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正月初八,北宋第五代皇帝宋英宗駕崩,他的兒

子趙頊繼位,後者後來被尊為宋神宗。

宋英宗去世的第四天,剛繼位的神宗皇帝就親筆給中書省的宰相們手詔

指示:“國家多難,四年之中,連遭兩次國喪,朝廷和社會都非常疲憊了,

朕已命令群牧使王陶節減一切冗費。命令內侍省的太監都知取旨,裁減一切

不必要的費用。”

宋神宗在給前往河南府督辦喪事的群牧使王陶的手詔指示中說:“……

朕深知先帝陵寢耗資巨大,現在國家府庫空竭,百姓凋敝,全社會正處在急

需扶危拯弱的時候。但是,國家四年之內,兩次遇上大喪,朕內心極希望一

切從簡辦理,又擔心中央各級和地方州縣不能遵奉朕的旨意。現在派你到河

南府督辦,凡事必須節省,有必須辦理的,無法省免的,即時向朕奏報。”

宋神宗又召集執政的宰相們當面指示說:“仁宗之喪,先帝有各種顧慮

,不敢裁減,現在裁減不必要的冗費,沒有什麼嫌疑了。”

古代社會,辦理喪事是檢驗後代對前輩的態度和立場的原則大事,中國

封建時代從來都主張喪事大辦。帝王駕崩了,那更是當時整個社會的頭等大

事。珠寶金銀,綾羅綢緞,儘其所有。帝王陵寢,按照帝王禮儀規格、禮儀

制度,不敢馬虎半點。

“視死如生”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重要信條。在封建社會裡。一向把死去

的帝王視為剛即位的新皇帝和整個國家的保護神。所以,對國喪的重視,對

祖宗的虔誠,那是毋庸置疑的。

新皇帝宋神宗下令要求國喪簡辦,並派親信大臣趕赴各地督促檢查,這

在以“忠孝”為治國綱領的封建社會是極少見的特大新聞。

剛即位四天的新皇帝對各級政府連續發出若干道內容相同的聖旨,而不

被群臣議論反對,除了四年之內宋仁宗、宋英宗連續駕崩,兩次國喪,國家

財政無力承擔之外,還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原因?

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時,北宋開國已經一百零七年了。一百年里,

北宋的國家財政經濟呈現上升期、鼎盛期、危機期三個階段。宋神宗即位於

危機期,國家財政已無餘錢,國家庫場已經告罄,國家經濟年年赤字,宋神

宗他做的是一個兩手空空的皇帝。

宋太祖(960—975)、宋太宗(976—997)兩代開國皇帝曾對宋朝的政治、

經濟、軍事體制進行過卓有成效的改革,他們設立三司,總領鹽鐵、度支、

戶部三個經濟部門。全國路、州、縣三級財政物資都由中央三司統一調度,

形成全國統一的財政經濟管理機構和制度。皇帝和中央對全國的錢財糧有絕

對的支配權,地方甚至沒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