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馬道

宋江馬道

馬道起自梁山北麓的後寨,蜿蜒南伸,穿越青龍山、狗頭山,騎三山,曲折迴旋,越過黑風口,直達虎頭峰上的宋江大寨。是義軍將士搬運糧草、報事上哨,防衛進攻的要道。宋江有匹心愛的白龍馬,此馬不僅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而且善通人性,曾巧贈宋江“馬道”計。游過梁山的人都知道從斷金亭到黑風口,有一段光滑的山道,人們傳說的白龍馬顯靈性、巧贈宋江的馬道就是這裡。

基本信息

民間傳說

說起宋江馬道,還有一個奇妙的傳說,傳說自從義軍上了梁山,人馬日益興旺,宋江帶領眾兄弟築起了高高的寨牆,而且還整修了練兵場、曬糧場,可就是缺少一條通往山前山後的道路。

一天深夜,宋江正為道路的事兒發愁呢,忽聽“嗒嗒”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宋江出門一看,一匹白馬朝忠義堂而來,等馬看到宋江

宋江馬道宋江馬道
後,扭頭就跑。宋江感到十分納悶,山上從來不能跑馬,這馬從哪兒跑來的呢?宋江立刻朝馬追去,追出大寨,宋江驚喜地發現,剛才白馬跑過的地方突然間變成了一條平整的山道。

宋江為了弄明白,追到後寨的馬棚里,他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那匹白龍駒。宋江心中大喜,翻身上馬,沿著剛才的路線返回了忠義堂。等天色放亮,早起的將士們見了這條山道,喜出望外。隨後,宋江又率領義軍對山道進行了整修。此後,這條馬宋江馬道:現在眼前有兩條通往山寨的路,裡面的那條林間路稱為“宋江馬道”,它起自梁山北麓的後寨,貫穿於前後寨之間,穿越青龍山、狗頭山、分軍嶺,曲折迴旋,越過黑風口,直達虎頭峰上的宋江大寨,是義軍將士搬運糧草,通報信息,防衛進攻的要道,另外的這條為便道。

相關景區

宋江馬道

是當年義軍搬運糧草、通報寨情,防衛進攻的要道,傳說梁山寨上原本沒有這條道,宋江上山後,一心想修一條貫通前後寨的大道,宋江跑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沒找出合適的路線,正在發愁之際,宋江夜裡做了一個夢,夢中聽到一陣馬蹄響“嗒嗒嗒”,由遠而近,宋江大喜,只見一匹白龍大馬飛馳而來,見了宋江,掉頭往回跑,宋江在馬後面追,從虎頭峰過騎三山,跨狗爪子山、鰲子山,蜿蜒而去,果然是條好道,“宋江馬道”由此而來。
黑風口位於梁山主峰虎頭峰之北,是進出梁山寨的唯一通道,這裡易守難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當年黑旋風李逵就在

宋江馬道宋江馬道
這裡鎮守。傳說黑風口處原有個很大的石洞,洞裡邊住著一條大黑蟒,那條蟒足有水桶般粗細,桅桿般長短,平時竄出洞來立即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不知有多少樵夫獵戶命喪它口,於是人們說這裡“無風三尺浪,有風颳掉頭”。後來,梁山好漢在梁山安營紮寨,宋江便派黑旋風李逵來此鎮守,這黑蟒雖然不敢傷人,但黑風口仍然風大浪急,成為把守山寨的一道險關,現塑有李逵守寨像一尊。
宋江大寨座落在主峰虎頭峰上,構思縝密,具有強大內聚力,是義軍頭領居住的軍事重寨,寨中央為忠義堂,是義軍首領商議軍情,調兵遣將,排定座次的場所,堂內塑有宋江、盧俊義、吳用三位頭領塑像,牆壁上鑲嵌著反映水滸故事的大型唐三彩壁畫《水泊英雄聚義圖》,東西廂房有三十六天罡星塑像,堂前立有“替天行道”杏黃大旗和當年的旗桿窩遺址。忠義堂和三十六天罡星印證了《宋史》載“宋江等三十六人,橫行河溯,官軍數萬莫敢攖其鋒”的記述和水滸的描繪,到此,喚起人們無限的遐思。忠義堂西側有宋江井和石碣亭,石碣亭供奉石碣一塊,相傳是水泊英雄大聚義時應天象從地下掘出,上有一百零八將星座名號,為梁山增添了許多神秘的傳奇色彩。
左右軍寨與宋江寨成“品”字形對峙,左軍寨雪山峰上有練武場、點將台、觀武台、比武場、左寨七英塑像,右軍寨郝山峰上有仗義疏財台、楊志試刀石、滾木擂石關、炮台關等,當年梁山好漢就在這裡“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肝膽相照,仗義疏財,不分貴賤,八方共域,異姓一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