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會群

獲得科研教學成果獎和其它獎項18項,其中有“第十屆中國圖書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碩士生課程:中國科學文化史,周易與中國文化,中國思想史,術數文化史。 本科、專科課程:管理學原理、旅遊學概論、中國旅遊文化、旅遊資源、旅遊文物鑑賞等等。

宋會群,院長、教授,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後在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系任教授、中國文化史碩士點學術帶頭人及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古代史碩士點研究生導師。2000年至今在廣東韶關學院旅遊與地理學院,任教授、學科帶頭人、旅遊與地理學院院長,韶關市科學技術拔尖人才。兼任廣東省社科規劃學科評審組專家,韶關學院嶺南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韶關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韶關市第九屆政協委員,韶關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受聘為韶關市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顧問。
全國一級學會兼職:中國先秦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周易學會、中國古都學會會員。
迄今為止,承擔並完成國家、省市各級縱向科研項目22項。其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弈文化史”一項(2005年國家社科規劃辦下達立項,正在進行),廣東哲學社會科學地方文化研究規劃項目“韶文化及其旅遊資源的研究與開發規劃”一項(第二主持人,第一完成人)。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為主要完成人,2000年完成結項)一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國家文化部(今注本廿四史古籍項目)、教育部(“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項目“中國古代史課程體系和教材改革設計”)、河南省八五、九五社科規劃項目等省部級科研項目六項。主持完成廣東省、河南省高教廳社科項目4項;市、校級各類項目九項(詳見附頁)。出版專著、合著6部,另有3種待出版。在省級公開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5篇,其中30篇發表於國家一級期刊或全國核心刊物。如《歷史研究》的“秦漢時制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的“論二十八宿古距度在先秦時期的套用及其意義”;《史學月刊》的“漢代居延甲渠侯官部隧考”、“乾卦六龍態的天文含義研究――〈左傳〉‘龍紀’曆法鉤沉”、“韶樂初探―苗蠻文化對中原早期文明的影響”;《華夏考古》的“先秦年代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初探”;《體育文化導刊》的“圍棋起源於西漢說”;《周易研究》的“周易思維與象棋起源及其設計思想”;《嶺南考古研究》的“�兜國考――嶺南早期文明初探”;《韶關學院學報》的“中國文化傳統與科學發展的關係研究”、“從【寶鏡三昧歌】看南禪宗的歷史地位”等等。
獲得科研教學成果獎和其它獎項18項,其中有“第十屆中國圖書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河南省社科成果三等獎”、“河南省自科優秀論文二等獎”、“市科研成果一、二等獎”等。以上成果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不少成果或被中科院《天文學文摘》、人大《哲學與哲學史》、《中國哲學年鑑》《高等學校學報文摘》等國家級文獻情報刊物摘錄,或被《光明日報》、《文匯報》、《中國社會科學》、《周易研究》等國家級報刊或重要刊物評介或報導。
教學方面,長期從事高教教學工作20多年,先後為碩士生、本專科生各層次的學生主講數十門課。
碩士生課程:中國科學文化史,周易與中國文化,中國思想史,術數文化史。
本科、專科課程:管理學原理、旅遊學概論、中國旅遊文化、旅遊資源、旅遊文物鑑賞等等。又有中國革命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思想史、中國古代史、西方文化概論、中國科技史、中國文化史、歷史文選、考古學通論、中國陶瓷史,中國古建築等等。鑒於教學成績突出,1999年榮獲河南大學“教學優秀獎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