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紀念管圖片

宋景的第三子名承慶,是宋應星的祖父,27歲時病死。 宋應星出生前九年,家裡鬧了場大火災後,就敗落了。 但宋應星最有成就和影響最大的著作則是《天工開物》。

出自

首頁 > 長江文化 > 風流人物 > 正文
第十章 宋應星;明末農工“百科全書”的作者(一)
2006-6-14  來源:《中華長江文化大系》

正文

第一節 “矯拔驚長老”
(轉引自潘吉星《天工開物校注及研究》第33頁,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宋應星,字長庚,出生在江西奉新縣宋埠鄉的牌樓宋村,位於鄱陽湖水系的奉新江(潦水)之浜。人們在宋村前特加“牌樓”二字,是因為這裡建有“三代尚書第”、“方伯第”等巨大牌坊。這些牌坊正是突出宋應星先祖功業的。三代尚書指的是宋景、宋宇昂、宋迪嘉三人。
宋景是宋應星的曾祖父,曾任左都御史——管監察、審理、考核的官員,死後追封吏部尚書。“方伯第”是紀念其叔祖宋國華的。宋景的第三子名承慶,是宋應星的祖父,27歲時病死。
宋承慶只有一個兒子,名霖國,也多病,可能只是個秀才,並未入仕,靠先輩遺產生活,有子四人,應星排行老三。宋應星出生前九年,家裡鬧了場大火災後,就敗落了。
宋應星從小和哥哥們接受的是封建社會經史詩文的正規教育,老師先是進士出身的叔祖,接著是當過縣教諭(教誨管束學生的官員)的族叔國祚,後來又是新建縣進士鄧良知、南昌府進士舒曰敬
宋應星聰明好學,記憶力強。那時,教師要求學生每天清晨都必須讀幾篇新課文。有一次他起床晚了,受到教師批評,但他卻把新課文背了出來,教師和同學很奇怪。原來是他剛醒時聽哥哥背誦課文就記住了。他作文常常“矯拔驚長老”,即故意違反常情,富有新意,而引起驚異。萬曆43年(1615年),應星隨兄到南昌參加鄉試,結果在一萬多名應試者中以第三名中舉,其兄應日升也以第六名中舉,成為全縣那次鄉試中僅有的兩名舉人,時人稱讚為“奉新二宋”。但以後18年的五次京都會試,都接連失敗。其原因,一是應星並不專注於經史詩文;二是當時的考試由權奸魏忠賢把持,弊端甚多。
歷經五次會試失敗之後,其兄仍“六上公車不知苦”,應星則逐步清醒,決意放棄科舉入仕之途。應星本來為學興趣廣泛,早在家鄉求學時,就經常結伴到四周數十里和百里開外的獅山、越王山、百丈山及一些名勝古蹟遊歷。在五次進京,路過鄂、皖、蘇、魯、冀等省的途中,則留心考察了城鄉以及京師工農業生產,社情民風,為後來寫作有關社會和科技的論著創造了條件。
宋應星47歲時,以舉人資格被任為分宜縣教渝,利用課餘時間開始了勤奮的寫作。
他在社會方面的論著有《畫音歸正》、《原耗》、《野議》、《思憐》、《談天》、《論氣》等。《畫音歸正》、《原耗》已佚,從其友人書中所涉及,大體可見前著可能是論音律的,後著可能是雜文集。後幾部論著流傳下來,從中則可見宋應星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洞察力。
《談天》和《論氣》是論天體宇宙的,批判和揭露了朱熹的“天人感應”謬論。
《野議》是論時政的,描述了當時社會“民窮財盡”的狀況,指出了“世家大族”、“顯貴聞人”,“全副精力盡在饋送邀譽”,“林木不加于山,五穀不加于田,而終日割右舍左鄰以肥己”的敗壞風氣。
《思憐》是前三年詩作的輯錄。其中《憐愚詩之六》說:“青苗子母會牙籌,吸骨吞膚未肯休,直到饑寒群盜起,先從爾室報冤仇。”《憐愚詩之三十九》中說:“人到無能始貸金,子錢生髮向何尋?厲詞追索彌年後,生計蕭條起綠林。”就揭露了剝削統治階級殘酷剝削壓迫人民,迫使人民起而造反的社會現實。
但宋應星最有成就和影響最大的著作則是《天工開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