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賢[甘肅岷縣文聯副主席]

宋志賢[甘肅岷縣文聯副主席]
宋志賢[甘肅岷縣文聯副主席]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宋志賢,男,漢族,甘肅岷縣人,岷縣民間文化學者。中國民俗學會會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音樂家協會會員,定西地區文聯委員,岷縣文聯副主席。

個人履歷

1958年畢業於蘭州師範,1961年調入岷縣一中,長期從事語文及音樂教學工作,致力於對“洮岷花兒”的研究與整理,大量研究資料被〈中國十大集成〉等書錄用,1974年完成大型組歌〈理想壯歌振岷山〉、1989年,論文“淺談洮岷花兒的音樂特色”獲十年民間文藝論文紀念獎,受到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甘肅分會表彰。

成就及榮譽

同年,以“從事音樂三十年,對甘肅音樂事業卓有貢獻”而受到中國音樂家協會甘肅分會表彰獎勵。1991年在國家藝術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編纂工作中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受到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及編纂委員會表彰。1992年完成〈中國民族民間樂曲集成-岷縣卷〉的編纂,在〈中國曲藝志-甘肅卷〉編纂工作中評為先進個人,獲藝術科學國家重點研究項目〈中國民族民間器樂集成〉二等獎,1995年,被錄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大型權威辭書中,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創作大型組歌〈當歸謠〉,獲2001年第二界定西地區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個人作品

“岷州花兒”以其質樸敦厚、明快生動的特點成為我國民歌苑中的一支奇葩,岷縣也被譽為“花兒”的故鄉。在洮水之畔,有一位學者,一生默默耕耘,致力於“花兒”的整理與推廣,使“花兒”這一民歌形式與當歸、洮硯一樣走出岷州大地,為更多人所熟知,所讚嘆,他就是宋志賢先生。宋志賢1958年畢業於蘭州師範,1961年調入岷縣一中任教,在此後數十年的教學工作中,他擔任音樂和語文教師,紮實的文學功底和音樂素養,使他對“洮岷花兒”產生了濃厚興趣,並致力於“花兒”的蒐集與整理。“花兒”是植根於民間的藝術形式,為了深入挖掘這一民歌藝術瑰寶,宋志賢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了他的“花兒之旅”。哪兒有“花兒會”,他就騎車往哪兒走,哪兒有優秀的民間歌手,他就出現在哪兒。他與歌手們交朋友,向老藝人虛心請教,和他們對唱、研討,向他們蒐集、整理第一手資料。為整理一首完整的花兒,他往往要跑上幾百里路,甚至走好幾個縣、花許多天。一次,他在維新鄉聽到宋老漢唱一首名叫《老虎趕洮牛》的花兒,可惜老漢只記得這首花兒的部分詞調,為整理完整這首幾近失傳的花兒,他又騎車到寺溝鄉綠葉村聽民間藝人唱,最後又到臨潭、卓尼、宕昌等縣才把這首花兒整理完整,使之得到保存流傳。還有一次,為了保存蒐集一位老人唱的“本子花兒”(相當於長篇敘事花兒)《薛剛反唐》,宋志賢與老人同吃同住同勞動,花了十幾天,用錄音機完整地記錄下了這一“本子花兒”。像這樣的事情,對宋志賢來說,不勝枚舉。數10年間,宋志賢的足跡已踏遍了岷縣的山山水水及周邊各縣。

社會評價

進入20世紀80年代,宋志賢被聘為省民俗協會、民間文藝協會理事,更注重對洮岷花兒淵源、音律、特色的研究與創作,同時致力於花兒的介紹、研究和推廣工作。1985年,他倡議並組織了“洮岷花兒賽唱會”,開了全省乃至全國民歌賽唱的先河。1989年,他的論文《試談洮岷花兒的音樂特色》受到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甘肅分會表彰,同年,他以從事音樂30年,對甘肅音樂事業卓有貢獻而受到中國音樂家協會甘肅分會的表彰獎勵。1990年,他的《洮岷花兒漫談》一文在中央電視台二套節目《天涯共此時》播出。1991年,他因在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的編纂工作中成績突出,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編纂先進工作者,受到有關部門的聯合表彰。1992年,他完成了《中國民族民歌、樂器、樂曲集成》岷縣卷的收集、整理與編纂;在《中國曲藝志·甘肅卷》編纂工作中被評為先進個人。

個人心得

宋志賢說,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把許多瀕於失傳的優秀傳統花兒曲目收集整理出來,使洮岷花兒這一民間藝術奇葩得以流傳並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