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江城坊考

著者

宋·王謇

版本

通行本

卷數

5

部分內容閱讀

富仁坊(東有塔。) 《吳郡志》:“魚行橋東。” 《祥符圖經》、《吳地記》古坊著錄。
花月樓 《吳郡志·官宇門附市橋》下:花月樓飲馬橋東北淳熙十二年郡守邱?建雄盛甲於諸樓。案:《吳郡志》又載:“清風樓在樂樓南。黃鶴樓在西樓之西。”今是圖失載。
遷善坊 《吳郡志》:“草橋。” 《姑蘇志》:“草橋頭。”慶善橋 《吳郡志》以下均不載。
西齋 《吳郡志》:“雙瑞堂舊名西齋。紹興十四年郡守王喚建。前有花石小圃便坐之佳處。紹熙元年長洲有瑞麥四岐及後池出雙蓮。郡守袁說友葺西齋以‘雙瑞’名堂以識嘉祥。”盧《志》:“嘉定十三年又改思政。至寶佑中作新濟於其地因並廢焉。” 《姑蘇志》:“王喚字顯道華陽人太師歧國公?之孫也。為秦檜妻之兄。(或雲妻弟。)紹興中知郡事。時兵火之餘公署學校靡不興葺。又錄入城小舟出必載瓦礫以培塘人以為便。石之碎者積而焚之以泥官舍不賦於民而用有餘。其規為多可取者。然峻於聚斂用刑尤酷。嘗於黃堂前熔錢制大士像而人不敢言。每刺鹿血人熱酒飲之。疽發背死。”
望雲館 《吳郡志》:“望雲館在閶門河南。” 盧《志》:“望雲館在閶門裡河南。紹定二年李壽朋創。相傳即金昌亭故地。”土地廟
程橋 《姑蘇志》:“程橋二:一近婁門一近齊門。” 《吳郡志》僅載程家橋一與棧橋相次。
徐鯉魚橋 范、盧、王三《志》均著錄。熙《志》:“張香橋西南。” 今訛麒麟橋。《吳門表隱》:“庫塔在徐鯉魚橋北。康熙初圯下有古井。”
南胡家橋 范《志》著錄。 盧《志》:“南胡家橋在放生池。” 《姑蘇志》:“延壽橋放生池頭。”疑即此。 《吳門表隱》:“葑門內放生池地名浮墩一阜突起池中。宋熙寧時曹愫建醒心亭於其上。傍有雙松甚靈。建炎兵欲伐之忽隕石如雨乃止。” 盧《志》:“醒心亭熙寧間曹愫履中所葺在葑門裡。有土阜對峙水中雖巨浸弗沒因號浮墩後避諱改名浮邱。相傳此地昔有雙松竦然參天。建炎之難有潰兵欲伐之隕石如雨。今放生池即其地也。” 案:放生池即結草庵址今浮邱猶存。有胎象方塔二雕刻極精麗而古樸舊志均未著錄。 宋胡瑗為蘇州教授因家焉。又有胡元質、胡舜申或以學著或以藝著。
西長橋 范、盧、王三《志》均著錄。 《姑蘇志》:“葑門營內。” 乾隆《元和志》:“俗名西燒香橋。”燒香橋巷(未見著錄。)
紅鴨橋 范、盧二《志》均著錄。熙《志》作“楊矮子橋”在木杏橋東。 乾隆《元和志》訛“紅杏子橋”。 《格古要論》曰:“鴨雄者錄頭文翅雌者黃斑色。”無言紅鴨者。案:“王建詩有“馬上喚遮紅觜鴨船頭看釣赤鱗魚”之句。此條舊志作“紅杏子橋”而本圖則雲“紅鴨橋”則當時口傳音變耳。俗又書“楊矮子橋”而近世口傳則稱“楊匣子橋”疑莫能明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