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香

宋家香

在市區英龍街原宋氏宗祠遺址中,有一棵植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距今已1200多年的古荔“宋家香”,是世間罕見的高齡果樹。據成書於宋嘉祐四年(1059年),蔡襄所作《荔枝譜》記載:“宋公荔支,樹極高大,世傳其樹已三百歲。”可以推算出樹齡。

形態特徵

“宋家香”在漫長的歲月中,歷遭嚴寒、颱風和兵火等災禍,卻頑強地生活下來,老而彌壯,具有十分特殊生命力。現株高6米多,基幹周長7.1米,樹冠覆蓋面積達65平方米。鬱鬱蔥蔥,歲結碩果,大年最高產量達352斤。果實呈卵圓形,色紅殼薄,肉厚多汁,甜度適中,脆滑無渣,香味沁人。歷來被人盛讚為“奇香異味天下無”、“品中第一”。
“宋家香”不同於一般的荔樹。它的葉緣離尖端三分之一的部位有微凹痕,古稱“玉帶圍”。相傳是唐朝黃巢義兵經過莆田時伐樹為薪,當一士兵動手砍“宋家香”時,樹主王媼急來阻止,苦苦求免,這士兵因即罷手,故只留下一斧的痕跡。本世紀初,莆田荔枝苗移植到美國佛羅里達州試種成功。現已逐漸推廣到美國南部諸州和巴西、古巴等國,深受各國人民喜愛,被譽為“果中之王”、“果中皇后”。它是我國園藝科學歷史悠久、技術精良和中外文化科學交流的活見證、活標本。
樹身不高只有6米多,樹冠也不大,蔭地面積僅有65平方米。但是,樹勢老態龍鍾,是一株飽經風霜,久經浩劫的古荔枝。這棵荔枝是莆田大地上現存最古老的一株荔枝。它就是名聞遐邇的“宋家香”。至今,古荔仍是枝葉繁茂,每年暮春三月抽穗揚花,六月丹荔碩果串串,年年老樹掛果。

相關考證

“宋家香”植造年代史無準確記載,據有關史料推測約植於唐玄宗天寶至唐肅宗至德年間,其樹齡將近1300年了。在這一千多年期間,它與天災人禍作頑強的抗爭,才活到了今天。莆田市地處沿海,每年夏秋之間颱風頻繁登入襲擊,狂風帶來暴雨。每次強颱風都刮斷不少樹幹,有的樹連根被拔掉,而宋家香卻安然無恙,倖免於多次風災之難。莆田地處地震帶,一千多年來也不知發生了多少次地震。據有關人員考證,17世紀以來發生大小地震四五十次。嚴重的城牆崩傾,田地龜裂,“宋家香”也得到蒼天的優待不受其害。千年來人禍也不斷,每個朝代變遷都有戰事發生,難免受到擾害。據明代宋珏《荔枝譜·諜宗第四》記載,此樹原舊屬王氏,黃巢造反時兵路過莆田,軍隊駐紮在這附近,要把這株荔枝樹砍掉作為柴草燒掉。王家老婦死抱此樹,揚言要與樹同歸於盡,誓死要保護這株荔枝。黃巢兵士看到老婦如此愛護這株荔枝,深受感動,遂生憐憫之心,只砍了一斧便不再砍了,讓它“超生”。據說,“宋家香”果實的核腰間有一條“玉帶”凹痕,說是被黃巢兵砍了一刀所致。此樹為什麼叫“宋家香”呢?因後來換了主人,歸宋氏所有,故名宋家香。

歷史記載

“宋家香”之出名不僅是年代悠久,樹齡古老而著名,而且也是果實品質優異,因而揚名千年。這株荔枝果皮丹紅,肉厚汁多,味甜,香味沁人。宋至和三年(1056年),“宋家香”主人宋訁鹹招待蔡襄,請他品嘗“宋家香”名果。蔡襄嘗了荔枝之後即席題詩酬謝。《蔡襄詩帖》中寫道:“今老矣,實益繁滋,味益香滑,真佳樹也。”他在《荔枝譜》中也寫道:“宋公荔枝,樹極高大,實如陳紫而小,甘美無異。”蔡襄對荔枝深有研究,從栽培到加工,從荔枝品種到果實品質,都載入《荔枝譜》中。所以,他對“宋家香”果實品質的評價是比較確切的。以後,歷代詩人墨客詠詩稱讚“宋家香”果實品質優異的也不少。南宋林希逸題曰:“品中第一”;明洪武年間朱秀和說:“宋香品第世絕殊,奇香異味天下無。”明永樂年間狀元林環《宋香記》中說:“莆中名產,稱荔枝為殊品,而荔枝之尤,唯陳紫、宋香為特勝。”

聲名遠揚

“宋家香”還漂洋過海出國,其“子孫”還定居國外,揚名海外。
20世紀初葉,在莆田的美國傳教士蒲魯氏對“宋家香”品種情有獨鍾,他特地把這個品種帶回美國佛羅里達洲試種,結果獲得成功,紮根繁衍開花結果。現在,“宋家香”已在美洲的美國、古巴、巴西等國傳播,傳宗接代,受到異邦人民的歡迎。其果實汁多、味甘香,被譽為“果中之王”、“果中皇后”之美名。“宋家香”荔枝良種在美洲各地享有聲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