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士文集

宋學士文集

宋學士文集(又名文憲集),作者[明]宋濂。本書為四庫全書之一,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收入圖書三千四百五十七種,凡七萬九千零七十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六千七百五十二函。本冊為文憲集分冊,共三十二卷。

關於文體

《宋學士文集》又名《文憲集》作者[明]宋濂。本書為四庫全書之一。序分書序和贈言兩種。書序比較早多為敘述作者的意趣、協作緣由贈序創於唐初用於臨別贈言多為讚頌、勉勵、祝願、惜別之詞

文言文

王冕僧寺夜讀《宋學士文集》

宋學士文集 宋學士文集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的時候,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於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裡。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宋學士全集

作者簡介

宋濂像 宋濂像

宋濂(1310年—1381年),明朝開國元勛,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等。諡號文憲。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漢族。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他一生刻苦學習,博學多識,“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其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作者成就

《宋學士文集》書影 《宋學士文集》書影

宋濂為文強調明道致用,宗經師古,力主義理、事功、文辭三者統一。尤擅長散文,紀傳之文如《秦士錄》、《 王冕傳》、《 李疑傳》等,多寫小人物,均能抓住細節,突出人物性格,渲染無多,感染卻深;寫景之文如《桃花澗修契詩序》、《 環翠亭記》等,簡潔清秀,邁似歐陽修。著作計有《孝經新說》、《周禮集說》、《龍門子》、《潛溪集》、《蘿山集》、《浦陽人物記》、《翰苑集》、《芝園集》、《送東陽馬生序》等。後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文學地位

在中國文學史上,宋濂與劉基、高啟並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以繼承儒家道統為己任,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

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傳記用筆細膩而簡煉,較著名所知的作品有《王冕傳》、《李疑傳》及《秦士錄》;散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伯溫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明初明惠帝的忠臣,學者方孝孺,少時即師從宋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